秋兴亭前月去时,满楼山色索新诗。
心如柳絮沾泥早,身似莲花出水迟。
经卷已输居士乐,酒樽宜与可人期。
倚阑看遍郎湖景,尘俗纷纷总不知。
秋兴亭前月去时,满楼山色索新诗。
心如柳絮沾泥早,身似莲花出水迟。
经卷已输居士乐,酒樽宜与可人期。
倚阑看遍郎湖景,尘俗纷纷总不知。
这首元代诗人赖益岿的《赓参议许公咏东山飘然楼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月色与山色交织的美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与超脱。
首句“秋兴亭前月去时”,描绘了一幅月色渐隐的秋夜图景,月光洒在亭前,随着时间的推移,月影渐渐淡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满楼山色索新诗”一句,将视线从月色转向了山色,暗示着诗人被眼前的自然美景所触动,渴望通过诗歌来捕捉和表达这份美。
“心如柳絮沾泥早,身似莲花出水迟。”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诗人的心比作早春时节轻柔地沾染泥土的柳絮,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敏感;将身体比作莲花,比喻其虽经历水的洗礼,但依然保持高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纯净生活的向往。
“经卷已输居士乐,酒樽宜与可人期。”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佛学的亲近与对友情的珍视。他或许已经放弃了世俗的追求(“经卷已输居士乐”),转而寻求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满足;同时,他也期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饮(“酒樽宜与可人期”),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最后,“倚阑看遍郎湖景,尘俗纷纷总不知。”诗人站在栏杆旁,欣赏着郎湖的美景,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只有眼前的景色和内心的宁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专注于内心世界的境界,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