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戒如船□,没溺大江海。
临穷方唤佛,志操不能改。
命如风中灯,迅灭宁相待。
身死罪犹存,牵向阿鼻门。
千苦俱时至,万痛切神魂。
独婴烧煮炙,困剧事难论。
破戒如船□,没溺大江海。
临穷方唤佛,志操不能改。
命如风中灯,迅灭宁相待。
身死罪犹存,牵向阿鼻门。
千苦俱时至,万痛切神魂。
独婴烧煮炙,困剧事难论。
这首诗以深沉的佛教哲理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苦难,以及对道德约束与自我救赎的深刻思考。
首先,“破戒如船□”,“□”处应为“覆”字,意指违背戒律如同船只覆没,暗示了道德败坏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接着,“没溺大江海”,形象地描绘了堕入罪恶深渊的景象,强调了罪行的严重性和不可挽回。
“临穷方唤佛,志操不能改。”在穷途末路之时才想起寻求佛法的拯救,但已经为时已晚,表明了悔悟之迟与改变之难。接下来,“命如风中灯,迅灭宁相待。”将生命比作风中的灯火,瞬间即逝,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同时也暗示了命运的无常。
“身死罪犹存,牵向阿鼻门。”即使肉体死亡,罪孽依然存在,将被引导至地狱受苦,体现了佛教中因果报应的观念。最后,“千苦俱时至,万痛切神魂。”描述了死后所遭受的种种痛苦,深入心灵,令人不寒而栗。
“独婴烧煮炙,困剧事难论。”在地狱中,灵魂独自承受着烧煮炙烤的折磨,痛苦难以言表,进一步强调了罪孽的可怕后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叙述,警示世人要遵守道德规范,避免罪恶行为,否则将面临无法逃脱的惩罚。它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苦难与救赎的主题,具有强烈的道德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