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孙吴亲战阵,何如仇览在蒲亭。
鸣枭亦化为鸾凤,农器宁销作甲兵。
纵使孙吴亲战阵,何如仇览在蒲亭。
鸣枭亦化为鸾凤,农器宁销作甲兵。
这首诗《南征(其五)》由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首句“纵使孙吴亲战阵”,引用了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权和诸葛亮(字孔明,常与孙权并称“孙吴”),暗示即便拥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策略,亲自指挥战斗,也难以避免战争的残酷与破坏。接着,“何如仇览在蒲亭”则提出反问,将古代的贤臣仇览与战乱进行对比,强调了政治清明、治理有方对于社会安定的重要性,似乎在说,与其让英雄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不如让像仇览这样的贤臣在地方上治理,带来和平与繁荣。
接下来的两句“鸣枭亦化为鸾凤,农器宁销作甲兵”,运用了寓言式的象征手法。鸣枭,即猫头鹰,被视为不祥之鸟;鸾凤,则是传说中的吉祥鸟,象征着和平与美好。这两句诗意在说明,即便是最不祥的事物,也有转化为美好的可能,正如战争与杀戮可以被转化为和平与建设。同时,农具本是用来耕作的工具,不应被用来制造战争的武器,表达了诗人对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强烈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对比以及象征性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燧人钻榆出新烟,烟光湿雨山苍然。
黄鹂怯寒噤未语,有喙三尺惟啼鹃。
血流染花不知数,赤霞烂熳横丹天。
前山后山列锦障,上涧下涧敷金莲。
海棠无香许流亚,石榴有艳疑姻连。
目光远送空翠表,胜处正在繁芳边。
七香宝车果安在,东风老去空华颠。
从事毛锥,壮夫不为。置书学剑,弓号马嘶。
不斩楼兰,夫何自欺。堂堂梁山,襟利带夔。
帝轸遐方,详延瑰琦。良马素丝,组以五之。
维贤作牧,任以抚绥。抚绥伊何,恩斯勤斯。
岂惟怀恩,亦复畏威。庶靖氛埃,以偃鼓鼙。
昔人可师,感夜半鸡。哂乃阿瞒,横槊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