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硖第三声,无愁亦怕听。
养铅烦护鼎,献果伴看经。
失树难忘返,投笼不畏扃。
旧铭曾瘗鹤,猿瘗亦宜铭。
巫硖第三声,无愁亦怕听。
养铅烦护鼎,献果伴看经。
失树难忘返,投笼不畏扃。
旧铭曾瘗鹤,猿瘗亦宜铭。
这首诗《吊猿》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一只失去家园的猿猴的哀悼之情。
首句“巫硖第三声,无愁亦怕听”以巫峡的特定声音起笔,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暗示着即将展开的故事背景。这里的“无愁亦怕听”,既表达了对自然之音的敬畏,也预示了后文将要展现的哀伤情感。
接下来,“养铅烦护鼎,献果伴看经”两句,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猿猴与人类共处的和谐画面。这里不仅描绘了猿猴的生活状态,也暗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然而,这种和谐被随后的转折所打破。
“失树难忘返,投笼不畏扃”这两句揭示了猿猴命运的转折点。它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树木,无法忘记回归故土的愿望;即使被关入笼中,也不畏惧牢笼的束缚。这不仅是对猿猴命运的同情,也是对自由与归属感的深刻探讨。
最后,“旧铭曾瘗鹤,猿瘗亦宜铭”一句,将主题升华至更广阔的层面。诗人将猿猴与鹤相提并论,通过“瘗”(埋葬)这一行为,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尊重和怀念。同时,提出“猿瘗亦宜铭”的观点,强调了对所有生命价值的认同与尊重,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自由与归属、过去与未来的深刻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结庐俛澄波,妙与前山值。
好风起菰蒋,骄阳散薜荔。
长林绿天垂,怪石云根坠。
荷珠凝幽香,松涛破残睡。
散发坐回磴,万木落寒吹。
晨露午未晞,碎滴逐鸟翅。
有时临清漪,掬月弄空翠。
濯足见长胫,鹭立逢鱼忌。
随意读道书,信步过僧寺。
琴从樵夫听,酒共渔父醉。
因之得静机,何处容尘渍。
劳劳念征夫,冲暑鞭疲骑。
侯门谁家子,日中候通刺。
混混河水黄,清清淮水碧。
二水会山阳,蒸作城霞赤。
城下远游子,暝烟趋水驿。
家山日以远,雁字云中隔。
朝来风力柔,未可发洪泽。
人生秉素志,所贵能自适。
有河恣长饮,满腹愿已毕。
不见贪者劳,那知静者佚。
王孙出裤下,名亦垂金石。
学道胡不为,功成徒见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