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
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沈。
片云自孤远,丛筱亦清深。
无事由来贵,方知物外心。
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
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沈。
片云自孤远,丛筱亦清深。
无事由来贵,方知物外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新脱俗的早晨景象,诗人张九龄在唐代通过这幅画面展现了自己超然物外的心境。开篇“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即设定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调,晨曦中漫步于北林之中,心情舒畅,如同衣襟敞开般的放松。
紧接着,“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沈”写出了诗人对月亮的再次发现和欣赏。这里的“娟娟”形容月亮清澈明净且尚未隐没于晨雾之中,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第三句“片云自孤远,丛筱亦清深”描绘了一种空旷而宁静的画面。几朵游离在天边的云彩,与林中的丛生小草一同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之感,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幽深静谧的境界。
最后,“无事由来贵,方知物外心”则点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无为而治,无事生非,是一种超然物外、不为俗务所累的心态。这也正是诗人通过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所领悟到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清新脱俗,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超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