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台城路/齐天乐》
《台城路/齐天乐》全文
宋 / 张炎   形式: 词  词牌: 齐天乐

扁舟忽过芦花浦。闲情便随鸥去。

水国吹箫,虹桥问月,西子如今何许。危栏谩抚。

正独立苍茫,半空飞露。

倒影虚明,洞庭波映广寒府。鱼龙吹浪自舞。

渺然凌万顷,如听风雨。

夜气浮山,晴晖荡日,一色无寻秋处。惊凫自语。

尚记得当时,故人来否。胜景平分,此心游太古。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的自然景象,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淡泊情怀。开篇“扁舟忽过芦花浦”一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意境,给人以宁静而又不失生动之感。“闲情便随鸥去”则是诗人的心随自然物转移,达到了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水国吹箫,虹桥问月”两句中,“水国”指的是水边的仙境,而“虹桥问月”则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意象,表明诗人对于超凡脱俗的向往。“西子如今何许”一问,更是诗人对传说中西王母那般超然物外生活状态的一种嚮向。

“危栏谩抚”此句透露出诗人在高处徘徊,心境之悠远不仅是在空间上,也是在时间上的跨越。“正独立苍茫,半空飞露”则是对景观的进一步描绘,诗人似乎已经融入了这片苍茫的天地之间。

“倒影虚明,洞庭波映广寒府”两句,则通过水面倒影和洞庭湖的波光,勾勒出一个既清晰又神秘的画面。“鱼龙吹浪自舞”一句,更增添了一份仙境中的生动活力。

“渺然凌万顷,如听风雨”此两句,诗人以宏大的视角俯瞰着这片辽阔之地,同时又似乎聆听到了远处的风和雨的声音,内心的感受与外界的景观交织在一起。

“夜气浮山,晴晖荡日,一色无寻秋处”三句,描绘了一个从夜到日,从阴转晴的自然过程,同时诗人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感慨,似乎在寻找那份难以捉摸的秋天气息。

“惊凫自语”一句,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也许是在回味往昔,或是在思索生命的意义。“尚记得当时,故人来否”两句,更深化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过往的留恋。

“胜景平分, 此心游太古”结尾两句,则是诗人对于美好景色的享受以及内心对于远古时代的向往。这里,“此心”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心灵,而“游太古”则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超脱的意境,是一首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美景巧妙结合的佳作。

作者介绍
张炎

张炎
朝代:宋   字:叔夏   号:玉田   生辰:1248年-1320年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猜你喜欢

怀画史林景时·其二

木墨人皆羡,承平祗布衣。

云山随处写,乡树暂时归。

两地愁看月,孤村独掩扉。

幽期应早计,何事久相违。

(0)

喜屿南景霞子兄弟见过

林家好兄弟,清润比璠玙。

海屿耕残业,天坛梦旧居。

相逢三径草,清话一楼书。

莫遣明朝别,思君恨有馀。

(0)

次韵云松西山春游五首·其三

摩挲老眼倦编蒲,雨过山窗兀坐孤。

松带浮云张翠盖,草承残照缀明珠。

鸟鸣转觉林塘静,花发方知节候殊。

张籍题诗工古淡,爱来同赋辋川图。

(0)

惜别词端孝思同赋·其一

玳瑁筵前海榴树,歌舞翻成离别处。

花间藏却珊瑚鞭,手挽郎衫怕郎去。

(0)

竹枝词十八首·其三

郎去从征不见来,门前小径已生苔。

愿得海门高万丈,倒流江水送郎回。

(0)

次滕仲弘参政见赠韵

孺子湖前秋水多,滕王阁下夜闻歌。

十行手诏天南去,万里仙槎海上过。

桂岭畏途连楚越,薇垣佳句似阴何。

归朝有日陪冠盖,两袖香风响佩珂。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