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忽过芦花浦。闲情便随鸥去。
水国吹箫,虹桥问月,西子如今何许。危栏谩抚。
正独立苍茫,半空飞露。
倒影虚明,洞庭波映广寒府。鱼龙吹浪自舞。
渺然凌万顷,如听风雨。
夜气浮山,晴晖荡日,一色无寻秋处。惊凫自语。
尚记得当时,故人来否。胜景平分,此心游太古。
扁舟忽过芦花浦。闲情便随鸥去。
水国吹箫,虹桥问月,西子如今何许。危栏谩抚。
正独立苍茫,半空飞露。
倒影虚明,洞庭波映广寒府。鱼龙吹浪自舞。
渺然凌万顷,如听风雨。
夜气浮山,晴晖荡日,一色无寻秋处。惊凫自语。
尚记得当时,故人来否。胜景平分,此心游太古。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的自然景象,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淡泊情怀。开篇“扁舟忽过芦花浦”一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意境,给人以宁静而又不失生动之感。“闲情便随鸥去”则是诗人的心随自然物转移,达到了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水国吹箫,虹桥问月”两句中,“水国”指的是水边的仙境,而“虹桥问月”则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意象,表明诗人对于超凡脱俗的向往。“西子如今何许”一问,更是诗人对传说中西王母那般超然物外生活状态的一种嚮向。
“危栏谩抚”此句透露出诗人在高处徘徊,心境之悠远不仅是在空间上,也是在时间上的跨越。“正独立苍茫,半空飞露”则是对景观的进一步描绘,诗人似乎已经融入了这片苍茫的天地之间。
“倒影虚明,洞庭波映广寒府”两句,则通过水面倒影和洞庭湖的波光,勾勒出一个既清晰又神秘的画面。“鱼龙吹浪自舞”一句,更增添了一份仙境中的生动活力。
“渺然凌万顷,如听风雨”此两句,诗人以宏大的视角俯瞰着这片辽阔之地,同时又似乎聆听到了远处的风和雨的声音,内心的感受与外界的景观交织在一起。
“夜气浮山,晴晖荡日,一色无寻秋处”三句,描绘了一个从夜到日,从阴转晴的自然过程,同时诗人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感慨,似乎在寻找那份难以捉摸的秋天气息。
“惊凫自语”一句,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也许是在回味往昔,或是在思索生命的意义。“尚记得当时,故人来否”两句,更深化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过往的留恋。
“胜景平分, 此心游太古”结尾两句,则是诗人对于美好景色的享受以及内心对于远古时代的向往。这里,“此心”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心灵,而“游太古”则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超脱的意境,是一首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美景巧妙结合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