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踏莎行.卢仝啜茶手卷》
《踏莎行.卢仝啜茶手卷》全文
宋 / 张炎   形式: 词  词牌: 踏莎行

清气崖深,斜阳木末。松风泉水声相答。

光浮碗面啜先春,何须美酒吴姬压。

头上乌巾,鬓边白发。数间破屋从芜没。

山中有此玉川人,相思一夜梅花发。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炎的作品,名为《踏莎行·卢仝啜茶手卷》。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咏叹古人啜茶之乐,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美景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清气崖深,斜阳木末。"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间风光图,清新的空气在高崖之间流动,斜阳照射到树梢之上,营造出一种恬淡幽深的氛围。

"松风泉水声相答。" 这句话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松林中的风和山谷里的泉水交织成一曲自然的乐章,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和谐共生之美的感受。

"光浮碗面啜先春,何须美酒吴姬压。" 这里提到了卢仝啜茶的手卷,"光浮碗面"形容茶汤清澈,"啜先春"则是指品尝春天的新茶,不需要用美酒和吴姬的佳酿来相比,也表达了诗人对卢仝啜茶之雅兴的赞赏。

"头上乌巾,鬓边白发。"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的形象,头戴黑色头巾,鬓角却已斑白,显示出岁月在诗人身上的痕迹,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心境。

"数间破屋从芜没。" 这句话则描绘了一种荒废的景象,几间破旧的房舍被野草所覆盖,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山中有此玉川人,相思一夜梅花发。"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卢仝在山中的生活状态的想象,以及他与自然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这里,"相思"表达了诗人对卢仝的崇敬之情,而"一夜梅花发"则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描绘,也象征着纯洁和坚韧不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古人啜茶生活状态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张炎

张炎
朝代:宋   字:叔夏   号:玉田   生辰:1248年-1320年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猜你喜欢

九月一日登弥勒阁

旅病经秋愧玉簪,强登楼阁帝城阴。

云高白雁边声急,露冷黄花岁色侵。

燕甸南来平野阔,秦天西去大河深。

凭轩极目怀吾土,日暮栖迟动越吟。

(0)

邻霄台和丁近斋

殊方久客情难遣,高阁同登意忽开。

遏日高帆过西峡,霾云古树压南台。

沙村近带农田出,海岸遥看买舶来。

醉下虚亭寻古迹,断碑危碣半莓苔。

(0)

山行限韵·其一

春风湖上杖藜行,水碧沙明眼界清。

得句漫题萧寺壁,逢僧閒问远山名。

莓苔有径俱人迹,花柳无村不鸟声。

回首却惊归路晚,几时听鼓再离城。

(0)

感怀

家室仓皇付草莱,含情自下读书台。

不知满地梅花落,又是东风燕子来。

六尺微躯何处著,百年笑口几时开。

最怜门外青松树,尽是儿时手自栽。

(0)

寄赠萧仲琏兄弟

家临花县郭西偏,往日交游二十年。

夜雨细论徐孺榻,春云长染薛涛笺。

璚箫凤下疑双璧,银汉乌飞记八砖。

早晚南天鸿北向,阳春应有寄来篇。

(0)

开城馆次董圭峰韵

行行绵道路,日日困风沙。

去壑悲流水,投林羡暮鸦。

穷冬催暖律,宿草欲新芽。

更忆吾庐好,寒梅几树花。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