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叶路分居思堂二首·其一》
《叶路分居思堂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叶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叶媪开新学,同人饭野蔬。

明经传一相,考古付三馀。

苔色迷青简,虫文蚀素书。

君能葺遗址,堂宇胜于初。

(0)
翻译
老妇人开设了新的学堂,朋友们一起享用野外的蔬菜。
通过研读经典传承了一位宰相的学问,从古代文献中汲取知识花费了大量时间。
苔藓覆盖使书籍显得青翠模糊,虫蛀痕迹侵蚀了洁白的书卷。
如果能修复这古老的遗址,新建的堂屋将会比最初更加出色。
注释
叶媪:老妇人。
新学:新的学堂。
同人:朋友们。
野蔬:野外的蔬菜。
明经:研读经典。
一相:一位宰相。
考古:研究古代文献。
三馀:指空闲时间,如‘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苔色:苔藓的颜色。
青简:青翠的竹简(古代书籍)。
虫文:虫蛀的痕迹。
素书:洁白的书卷。
葺:修复。
遗址:古老的遗迹。
堂宇:堂屋。
胜于初:比最初更好。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古人修学兴学情景的诗,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诗中的“叶媪”指的是叶家的女性成员,可能是叶适的母亲或妻子,她们在田间劳作,以保证家人的生活,同时也支持男性的学习。

"开新学"显示出家庭对于教育的重视,不仅仅是男性,还包括女性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同人饭野蔬"则描绘了他们简单而质朴的生活,他们一起在田间劳作,吃着粗粝的食物,但精神世界却十分丰富。

"明经传一相"和"考古付三馀"反映出学习之人的勤奋与对知识的渴望。他们不仅研读经典,还追溯历史,探求学问。"苔色迷青简"则形象地表达了书籍经过岁月流逝而变得陈旧,字迹模糊,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知识的追求。

最后两句"君能葺遗址,堂宇胜于初"表明了诗人对于修复古老学府的能力和成就,以及修复后的学府比原来更加宏伟。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善,也象征着教育事业的兴盛与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个人修养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宋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知识和学问的尊崇。

作者介绍
叶适

叶适
朝代:宋   字:正则   号:水心居士   籍贯: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   生辰: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猜你喜欢

迟惜抱夫子不至仍用见送韵奉寄

钟山翠色落遥天,伏枕高斋思悄然。

风雨江湖成冷节,人生离合逼中年。

士穷岂有文堪卖,才薄羞为世所怜。

便拟相从判岁月,龙眠一壑卧风烟。

(0)

左忠毅公祠

歇马龙山傍古城,椒浆一掬拜先生。

清流已尽封疆狱,汗简犹高俊及名。

弟子能为文信国,友朋何憾窦游平。

墓门寂寂松楸老,似听啼鹃带血声。

(0)

花朝携酒游愒梓山示侍者

又见梨花月二分,风光老送杜司勋。

他年与汝逃禅去,一钵清泉一笠云。

(0)

项王

江东亦是龙兴地,一跌归来霸业荒。

虚遣郎中留戏下,岂知王气在咸阳。

孤军不令收全楚,衣绣何曾到故乡。

地下英雄应一笑,偶然成败讵天亡。

(0)

襄游道中

望望荆门路,征车晚更艰。

风高羊角墓,秋老虎牙关。

清磬不知寺,夕阳无阴山。

宜城多美酿,凭仗一开颜。

(0)

登河阳城楼

百尺台隍枕缕堤,人家半郭爨烟低。

山光雨后青拖出,麦草春深绿剪齐。

令尹花开摛税后,将军树老湨梁西。

关河不是残唐路,犹剩车声作鼓鼙。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