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巾杖立秋钟,院舍门门细径通。
柏子有芽生塔地,鹤毛无响堕廊风。
闲栖已合称高士,清论除非对远公。
不厌浮尘拟何了,片心难舍此缘中。
浩然巾杖立秋钟,院舍门门细径通。
柏子有芽生塔地,鹤毛无响堕廊风。
闲栖已合称高士,清论除非对远公。
不厌浮尘拟何了,片心难舍此缘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寺居》,描绘了僧人居住的环境和心境。首句“浩然巾杖立秋钟”展现了僧人在秋日敲钟声中独自站立的形象,透出一种超然的气度。接下来的“院舍门门细径通”描绘了寺庙内宁静而幽深的小路,暗示着僧人的生活简单而有序。
“柏子有芽生塔地,鹤毛无响堕廊风”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柏树的种子在塔地生长,象征着生机与禅意;鹤毛无声地飘落,渲染出静谧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清寂生活的喜爱和追求。
“闲栖已合称高士,清论除非对远公”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的高尚品格和对深沉哲理的探讨,只有像远公这样的高僧才能与之进行深入的清谈。最后一句“不厌浮尘拟何了,片心难舍此缘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淡然,以及对寺庙生活的深深眷恋,流露出其内心的超脱与执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生活的宁静与超然,体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