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寺居》
《寺居》全文
宋 / 林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浩然巾杖立秋钟,院舍门门细径通。

柏子有芽生塔地,鹤毛无响堕廊风。

闲栖已合称高士,清论除非对远公。

不厌浮尘拟何了,片心难舍此缘中。

(0)
翻译
在秋意渐浓的时分,我独自拄杖站立,四周是寂静的院落,小路蜿蜒通向各处。
柏树种子在佛塔下的土地上萌发,廊檐上的鹤羽无声地落下,只听见微风轻拂。
我悠闲地栖息,已经足以被称为高洁之士,只有与远方的高僧交谈,才能有这样清雅的讨论。
对于尘世的纷扰,我并不感到厌倦,但我的心难以割舍这份缘分。
注释
浩然:形容人品高尚,胸怀坦荡。
巾杖:头巾和手杖,常用来形容老者。
立秋钟:秋分时的钟声。
院舍:庭院房屋。
细径:狭窄的小路。
柏子:柏树的种子。
塔地:佛塔周围的土地。
鹤毛:鹤的羽毛。
廊风:廊檐上的风。
闲栖:悠闲地栖息。
高士:品德高尚的人。
远公:古代高僧名,这里泛指远方的高僧。
浮尘:世俗的纷扰。
拟何了:打算怎样了结。
片心:一片心,指全部的心思。
此缘:这份缘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寺居》,描绘了僧人居住的环境和心境。首句“浩然巾杖立秋钟”展现了僧人在秋日敲钟声中独自站立的形象,透出一种超然的气度。接下来的“院舍门门细径通”描绘了寺庙内宁静而幽深的小路,暗示着僧人的生活简单而有序。

“柏子有芽生塔地,鹤毛无响堕廊风”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柏树的种子在塔地生长,象征着生机与禅意;鹤毛无声地飘落,渲染出静谧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清寂生活的喜爱和追求。

“闲栖已合称高士,清论除非对远公”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的高尚品格和对深沉哲理的探讨,只有像远公这样的高僧才能与之进行深入的清谈。最后一句“不厌浮尘拟何了,片心难舍此缘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淡然,以及对寺庙生活的深深眷恋,流露出其内心的超脱与执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生活的宁静与超然,体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

作者介绍
林逋

林逋
朝代:宋   生辰:967一1028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猜你喜欢

王绂古木丛篁用画间题者韵·其一

澄心一幅净如空,古木数枝态作风。

写出不须邀白帝,最櫹椮处足秋容。

(0)

自香山回圆明园便道玉泉山小憩·其二

芸阁开窗小憩閒,恰从云里看香山。

御园回望拈吟处,又在白云缥缈间。

(0)

漫题

浮云万事等閒看,独有祈年意未安。

瑞是丰登灾水旱,不须占验问天官。

(0)

引见时急雨骤至臣工衣履沾湿出内府纱葛赐之因成断句·其四

迩来宜雨亦宜晴,乾惕犹深惧捧盈。

吉士吉人同一喜,相关休戚总民生。

(0)

引见时急雨骤至臣工衣履沾湿出内府纱葛赐之因成断句·其二

才觉骄阳烈渐多,忽驱烦暑泻天河。

倾来乱点不知数,我欲问摩醯首罗。

(0)

题慎郡王黄山三十六峰图·其二十二望仙

玉笋何岳岳,仙踪已渺邈。

是处有名言,可望不可学。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