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得燕石,宝为希世珍。
周客掩口笑,乃复遭怒嗔。
阘茸竟尊显,贤圣多隐沦。
人物顾所遇,何事徒悲辛。
宋人得燕石,宝为希世珍。
周客掩口笑,乃复遭怒嗔。
阘茸竟尊显,贤圣多隐沦。
人物顾所遇,何事徒悲辛。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感慨。诗中通过描述宋人珍视燕石这一稀世之宝,却引来周客的嘲笑和愤怒,揭示了社会上对于人才价值的误解与不公。进一步地,诗人指出,那些看似平庸之人反而能获得尊显的地位,而真正贤明圣哲却往往遭遇隐没的命运。
“阘茸竟尊显,贤圣多隐沦。”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才的沉浮。阘茸,比喻平庸之人;贤圣,则指真正的才智之士。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与对人才命运的深切同情。
“人物顾所遇,何事徒悲辛。”最后两句则从个体的角度出发,强调了个人命运受到际遇的影响。诗人似乎在说,人们之所以感到悲哀与艰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机遇。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思,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燕石为引子,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与批判,展现了诗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以及对人才价值的深刻理解。
平明眺远目,苍波吐红暾。
已瞻大鳌网,复瞩鸬鹚门。
宿酲虽已解,衫襟犹酒痕。
凭陵不可羁,往往天欲扪。
却忆去年时,舟役劳朝昏。
幼妇带桎梏,嚼饭不敢吞。
今年复此役,溪山恣讨论。
为有陶元亮,心胸如阜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