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菩萨蛮·其二》
《菩萨蛮·其二》全文
宋 / 李清照   形式: 词  词牌: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0)
注释
归鸿:这里指春天北归的大雁。
碧:青绿色。
背窗:身后的窗子。
凤钗:即头钗,古代妇女的首饰。
因其形如凤,故名。
人胜:剪成人形的首饰。
人、胜:皆古人于人日所戴饰物,始于晋唐。
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此处含有敌兵南逼之意。
晓漏:拂晓时的滴漏。
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牛斗:与斗、牛同。
两个星宿名。
翻译
大雁南归,声声鸣叫,使人断肠的鸣声消失在布着丝丝残云的碧空中。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垂直地升起了一缕炉烟。在微微烛光的映照下她头上插戴着明亮的凤钗,凤钗上所装饰的人胜首饰那么轻巧。
一夜凄凄角声把晓色催来,看晓漏已是黎明时分,斗转星横,天将破晓。转眼天光大亮,报春的花儿想是开放了吧。但是时在早春,西风还余威阵阵,花儿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那有心思出来争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到初冬的寂寥景象。"归鸿声断残云碧"表达了秋末天高云淡,远行的大雁在蓝天中留下的孤独呼唤。"背窗雪落炉烟直"则是室内之景,由于寒冷,人们开始使用火炉取暖,炉烟袅绕而升。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显示了夜晚的温馨与华丽,烛光下女性的首饰熠熠生辉,彰显着女性的精致与优雅。"角声催晓漏"则是夜深人静之际,角声响起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

"曙色回牛斗"写的是天边开始泛白,黎明即将到来,而牛郎织女的星座(牵牛、织女)隐现于曦光中。"春意看花难"表达了在严寒之下,即便是想寻觅春日里的温暖与生机,也感到困难。

最后一句"西风留旧寒"则是秋冬交替时节,西风依旧带着残存的寒意,未能完全散去。这句话勾勒出的是季节更迭中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与期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将深秋末了时分离、寂寥、寒冷与对春意的渴望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季节画卷。

作者介绍
李清照

李清照
朝代:宋   籍贯:山东省济南章丘   生辰: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猜你喜欢

鹧鸪天.王星泉顾影自怜图

返舍羲轮不可期。昔游都付玉箫吹。

左徒惆怅余骚辩,张绪风流感鬓丝。

惊梦蝶,惜驹驰。暂裴回处几矜持。

与杯容易邀明月,与我周旋更阿谁。

(0)

天仙子.夜宿半山寺

山半幽居留胜境。俊侣相依来问讯。

小楼灯火手同携,风乍定。人渐静。

绝壑娇龙初睡醒。阑外烟鬟兼雾鬓。

伫立靓妆花掩映。诛茅有约甚时偿,宜高咏。

堪偕隐。说与山灵劳记省。

(0)

浪淘沙.寄姊

何处望神京。客里零星。行行无计惜芳春。

断尽离肠谁会得,负却叮咛。笳鼓动高城。

又听边声。天涯有泪落纵横。

消息平安烦报与,以慰平生。

(0)

思归·其一

岁岁思归思不穷,泣歧无路更谁同。

蝉鸣吸露高难饱,鹤去凌霄路自空。

青海涛奔花浪雪,商飙夜动叶梢风。

待看塞雁南飞至,问讯还应过越东。

(0)

北行纪

罗山山水海东雄,绵亘千里踪难穷。

朝盘赤日三千丈,浩气直与海相烘。

南抵茑松北半线,宛然块玉横当中。

职方禹贡虽未载,厥壤上上将无同。

惜哉大甲与中港,逼窄将次入樊笼。

后垄吞霄勿复道,犊车荦确走蛟宫。

天低海阔竟何有,环山叠裹如群峰。

坡陀巨麓一再上,划然轩豁开心胸。

竹堑分明在眼底,千顷万顷堆葑茸。

从此地老无耕凿,下巢鹿豕上呼风。

北邻南嵌亦尔尔,淡水地尽山穹窿。

东有磺山西八里,银涛雪浪争喧轰。

鸡笼小瓮坚如铁,红夷狡狯计非庸。

蛮烟瘴雨今昼暗,石寒砌冷鸣霜蛩。

中有乌蛮事驰逐,狂奔浪走真愚蒙。

可怜作息亦自解,但知顺则难名功。

我来经过聊纪载,惭非椽笔愧雕虫。

他年王会教图此,留此长歌付画工。

(0)

鲫潭霁月

霁月浮光照,龙潭夜气清。

珠华涵止水,璧影濯流英。

野阔群峰隐,波恬两岸平。

渔灯红照处,短笛弄新声。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