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去千年重此山,不禁风雨屋摧残。
金能点化空谈易,钱欠通神著力难。
支厦终非一木了,成裘未免众毛攒。
洞天有分人人到,轮奂峨嵯起笔端。
仙去千年重此山,不禁风雨屋摧残。
金能点化空谈易,钱欠通神著力难。
支厦终非一木了,成裘未免众毛攒。
洞天有分人人到,轮奂峨嵯起笔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昴英的作品,名为《题罗浮冲虚观化缘疏》。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邃思想和对道法修行的理解。
“仙去千年重此山,不禁风雨屋摧残。”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力的无情,千年的岁月让曾经有仙人居住的山庄变得破败不堪。诗人通过对比仙人的永恒与凡间物质世界的易朽,抒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金能点化空谈易,钱欠通神著力难。”这里强调的是世间财富和精神追求之间的差异。金钱虽然可以轻易地实现物质上的转换,但在精神层面上却显得苍白无力。诗人指出,对于修行者来说,单纯依赖物质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支厦终非一木了,成裘未免众毛攒。”这两句则是在强调任何宏伟的事业或成就,并不是由单一元素构成的,而是需要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修行之路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洞天有分人人到,轮奂峨嵯起笔端。”最后两句则是在描绘一个理想中的仙境,每个人都能达到那个层次,但那里的景象却是诗人借由笔墨所构建的。这里的“轮奂峨嵯”形容的是山势的险峻和变化万千,显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昴英精湛的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的差异,探讨了修行者在追求超脱世俗束缚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家世本山丘,事业惟田畴。
经年一到县,半生不到州。
赴斋乘牝马,宰社椎肥牛。
爟干一雨足,谈笑复歌讴。
多收十斛麦,心轻万户侯。
黍谷归仓廪,高声便唱筹。
历书不会看,何以辨春秋。
花开是春种,花落是秋收。
晦前月如盘,朔后月如钩。
胸中无别虑,身外复何求。
吾惟曾作吏,浸淫有智谋。
若是终田舍,此老共为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