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方倦役,到此似还乡。
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
溪云归洞鹤,松月半轩霜。
坐恐晨钟动,天涯道路长。
行人方倦役,到此似还乡。
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
溪云归洞鹤,松月半轩霜。
坐恐晨钟动,天涯道路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旅人归乡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旅途劳顿的感慨。开篇“行人方倦役”直接点出了行者疲惫之状,而“到此似还乡”则透露出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即使实际上并未真正回到故乡,诗人也希望能有所依托。
接下来的“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具体描绘了景色,流水和青山都是家乡常见的自然景观,它们在这里不仅是美丽的风景,更是情感的寄托。洛阳城作为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可能也是诗人心中的一个精神归宿。
“溪云归洞鹤,松月半轩霜”则更进一步渲染了自然景色的意境。溪水、云雾、洞穴、鹤影、松林、明月以及初冬的微霜,全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
最后两句“坐恐晨钟动,天涯道路长”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担忧和旅途的无尽。晨钟即将敲响,意味着夜已深,行者又要踏上漫漫征途,而“天涯道路长”则是对旅程艰辛与未知的隐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是一篇典型的田园诗风格作品。
杨君好古天下无,自信独与常人殊。
勤身所营世或弃,反眼不顾我以趋。
彼其察物类有道,能取精妙遗其粗。
官卑俸薄不自给,买童教乐收图书。
客来呼童理弦索,满面狼籍施铅朱。
樽前一听啄木奏,能使四坐改观为欢娱。
有时陈书出众画,罗列卷轴长短俱。
破缣坏纸抹漆黑,笔墨仅辨丝毫馀。
补装断绽搜尺寸,分别品目穷锱铢。
以兹为玩不知老,自适其适诚吾徒。
岂无高门华屋贮妖丽,中挂瑶圃昆崙图。
青红采错乱人目,珠玉磊落荧其躯。
苟非绝艺与奇迹,杨君视之皆蔑如,杨君好古天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