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绿阴清杳杳,双溪流水碧迢迢。
如何画得溪中景,花映青山柳映桥。
一径绿阴清杳杳,双溪流水碧迢迢。
如何画得溪中景,花映青山柳映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一径绿阴清杳杳”,以“绿阴”和“清杳杳”营造出一条幽静的小径,四周被浓密的绿树环绕,给人一种清凉与宁静之感。接着,“双溪流水碧迢迢”将视线引向远处,两条清澈的溪流在碧绿的水面上蜿蜒流淌,延伸至远方,展现出一种悠长而深远的景象。
后两句“如何画得溪中景,花映青山柳映桥”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诗人提出疑问,如何才能将这溪中的美景完整地描绘出来?这里不仅是在探讨绘画技艺,更是在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向往。最后一句“花映青山柳映桥”以“花”、“青山”、“柳”、“桥”四个意象,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花朵映照在青山之上,柳条则映在桥下,色彩与光影交织,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并呈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山房小构,玩世名心懒。
爱片石崚嶒,伴藜榻、香炉茶碗。
正襟抗手,慕海岳风流,左图画,右琴书,牖上樽尝满。
妻孥为黍,粗粝儒家饭。
二仲偶招寻,共斟酌、瓦盆瓷盏。
南窗寄傲,白眼向时人,贫自乐,梦无惊,世事凭谁管。
风雨开茅屋。报昨夜、东篱才放,一枝黄菊。
再度重阳柴桑里,过酒邻墙非俗。
好受享、灯青樽绿。
身健喜逢佳客至,把茱萸、仔细看何足。
贪漏永,剪桦烛。高楼已纵登临目。
最关情、遥峰叠翠,澄溪拖玉。
老去悲秋萧萧发,魂梦偏宜乡曲。
况几阵、霜鸿南逐。
天上故人频劝驾,奈山中、猿鹤怜幽独。
谁更解,清闲福。
列戟门庭,伏蒲夙望,帝里优游。
正介眉嘉日,频开笑口,浮觞仙酝,宛转歌喉。
暂辍趋朝,从容散帙,且自忘机狎野鸥。
盱衡处,把经纶事业,静里搜求。升平乐事清幽。
好共倒、金樽秉烛游。
就霏霏窗雪,时焚谏草,溶溶卿月,近傍琼楼。
蒂拥旌旄,兄依梧影,辉映中朝孰与俦。
春无恙,集南皮宾客,谭宴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