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披鹤氅紫藤冠,带得林泉骨相寒。
落魄一身风雪冷,飘蓬千里水云宽。
素餐洗砚抄诗句,清夜敲钟上醮坛。
准拟学仙仙遇否,何年炼就九还丹。
闲披鹤氅紫藤冠,带得林泉骨相寒。
落魄一身风雪冷,飘蓬千里水云宽。
素餐洗砚抄诗句,清夜敲钟上醮坛。
准拟学仙仙遇否,何年炼就九还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闲适的道士形象,诗人徐集孙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黄羽士的生活状态。首句“闲披鹤氅紫藤冠”描绘出黄羽士身着道袍,头戴藤冠,显得超凡脱俗,闲适自在。次句“带得林泉骨相寒”暗示他的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气质清冷,仿佛自带山林之气。
第三句“落魄一身风雪冷”进一步描绘了他的孤寂,即使身处风雪之中,也保持着内心的坚定和孤独。第四句“飘蓬千里水云宽”则以飘泊不定的蓬草自比,表达其行踪不定,但心境开阔,不畏艰险。
第五句“素餐洗砚抄诗句”展现了黄羽士的文人情怀,即使生活简朴,仍乐于研墨抄写诗句,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第六句“清夜敲钟上醮坛”则描绘了他在夜晚静谧时分敲钟诵经的场景,体现了他的宗教修行。
最后两句“准拟学仙仙遇否,何年炼就九还丹”表达了诗人对黄羽士能否修成正果的期待,以及对长生不老仙术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黄羽士的隐逸生活和追求,充满了对道家理想的敬仰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