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人皆住,茶田满一山。
牛羊云外冷,妇子雨中閒。
木末潮痕湿,花多石色斑。
峰峰可垂钓,未拟棹歌还。
绝顶人皆住,茶田满一山。
牛羊云外冷,妇子雨中閒。
木末潮痕湿,花多石色斑。
峰峰可垂钓,未拟棹歌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间生活画卷。诗人以“绝顶人皆住”开篇,巧妙地将居住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暗示了居住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接着,“茶田满一山”,不仅展现了山间的农耕景象,也暗示了生活的富饶与闲适。
“牛羊云外冷,妇子雨中閒”两句,通过牛羊在云雾缭绕的远处悠闲吃草,妇女和孩子在雨中自在玩耍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动态与人的活动巧妙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之美。
“木末潮痕湿,花多石色斑”则将视线转向更为细致的自然景观,木末之上的潮水痕迹,以及花朵与岩石相映成趣的颜色,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
最后,“峰峰可垂钓,未拟棹歌还”表达了对山间生活的向往与留恋,即使可以在这里垂钓,却并未打算离开,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简单而纯粹生活的深深喜爱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间生活细腻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对于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宁静、和谐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向往。
旱云不可沮,丘园生意穷。
旨蓄已无遗,何以御吾冬。
昊天无终极,玄化沛神功。
密云兴四郊,飞雨蔽遥空。
涸池既堪荡,长沟复淙蜺。
衰茄渐回紫,梨亦高垂红。
堤柳更薄阴,汀花还短丛。
荒垄爱登陟,平林望青骢。
即此已愉悦,固知慰疲农。
愧无诗人德,何由歌屡丰。
前年远别君父子,遭乱相传皆已死。
今朝南陌忽逢君,为识人中语音似。
君言从亲渡海涛,欲避兵祸辞官曹。
间关仅得返乡里,脱命罗罔真秋毫。
问我胡为亦憔悴,十月孤城陷围内。
艰难两地得俱全,政荷皇天怜我辈。
相看握手非偶然,痛饮岂得愁无钱。
城中故旧散欲尽,君来使我忘忧悁。
还思当年事未改,车马红尘浩如海。
等闲列第化秦灰,试问主人谁复在。
请君看此应感吁,世间富贵皆空虚。
客游且莫更弹铗,读书归卧先人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