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古树杪,下有山人家。
与君曾读易,探索入圣涯。
盘桓坐白石,汲泉烧鼎茶。
至今山中儿,羡我两客嘉。
客去不复来,屋上凝朝霞。
有时抚孤琴,猿鹤听无哗。
何当赋招隐,共驾青牛车。
白云古树杪,下有山人家。
与君曾读易,探索入圣涯。
盘桓坐白石,汲泉烧鼎茶。
至今山中儿,羡我两客嘉。
客去不复来,屋上凝朝霞。
有时抚孤琴,猿鹤听无哗。
何当赋招隐,共驾青牛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生活图景。开篇“白云古树杪,下有山人家”两句,以优美的笔触勾勒出一处隐逸的居所,白云缭绕在古老的树木间,下方是山中人的家宅,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接着,“与君曾读易,探索入圣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研讨儒家经典,尤其是《易经》,深究其奥义,以期达到圣贤之境。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学术追求,也反映出一种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盘桓坐白石,汲泉烧鼎茶”则描写了诗人在山中享受独处时光的情景。盘曲的树木下,坐在洁白的石头上,取用山中的清泉煮沸而后泡制的茶叶,这是一种对自然的顺应和对生活的简约。
“至今山中儿,羡我两客嘉”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山中宁静生活的一种自豪与满足。山中的孩子们羡慕诗人与友人的美好时光,这也许是因为他们能够享受一种远离尘世的纯净生活。
“客去不复来,屋上凝朝霞”这两句则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愁。朋友离开后难以再次相聚,诗人只能在屋顶凝视着晨曦,感叹时光易逝和人事变迁。
“有时抚孤琴,猿鹤听无哗”表达了诗人在寂静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偶尔弹奏孤独的琴声,即便是山中的猿猴也不再吵闹,这是一种深入自然之中后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何当赋招隐,共驾青牛车”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何时能像古代的隐者那样,写下征隐的文章,与朋友一同乘坐青牛拉的车子,追寻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理想。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学问以及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