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街头百丈丝,杏花林处度黄鹂。
间关正在秦筝里,历乱偏伤楚客时。
风传一一声来尽,雨湿双双飞去迟。
羡尔能将户客意,何如栖得上林枝。
垂柳街头百丈丝,杏花林处度黄鹂。
间关正在秦筝里,历乱偏伤楚客时。
风传一一声来尽,雨湿双双飞去迟。
羡尔能将户客意,何如栖得上林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情感世界。开篇“垂柳街头百丈丝”勾勒出一片繁茂的垂柳景致,“杏花林处度黄鹂”则点缀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黄鹂的鸣叫在杏花间穿梭,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情境。
“间关正在秦筝里,历乱偏伤楚客时”一句,诗人通过对古代乐器——秦筝的提及,引出了历史的回声和情感上的共鸣。这里的“间关”指的是琴弦之间的空隙,“历乱”则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而“楚客时”则让人联想到古代楚国的游子,寄寓着诗人对历史沧桑和游子的感伤。
接下来的“风传一一声来尽,雨湿双双飞去迟”描绘了风吹过柳丝发出清脆声音,而雨水打湿了飞鸟的羽翼,使它们的飞行变得缓慢。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更通过对比手法突显了诗人内心的静谧与外界的喧嚣。
最后,“羡尔能将户客意,何如栖得上林枝”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在家中安然享受春日美景的艳羡之情,以及对自由自在地栖息于高处林间的向往。这里的“户客意”指的是家中的温馨与和谐,而“上林枝”则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综观全诗,诗人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内心的情感波动以及对自由生活状态的向往。诗歌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中国古典诗词佳作。
昔游净翠园,同赋菊枕诗。
维时灌阳公,初出为监司。
两迁遂持节,风雅照海湄。
从容军政暇,坛坫叠鼓旗。
客并富才俊,主更雄文词。
秋光剪入卷,裒集名诗畸。
苦心极镌刻,谓可千秋垂。
夷氛海上来,倚枕闻惊鼙。
是时菊正花,黄金甲纷披。
秋风一场战,应保危台危。
朱崖地遽弃,百计不得施。
馀生脱虎口,寤寐空相思。
昔为称意花,今作断肠枝。
兵火万卷尽,梨枣灾可知。
蠹篇纵倖存,零落生蛛丝。
安知秋斋中,清芬犹昔时。
寒宵有远梦,相觅应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