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畦种蚕豆,小圃栽萝蒿。
蒿长豆荚大,摘采宁辞劳。
驱愁似避疟,寻乐如追逃。
缅怀一亩宫,犹是先人膏。
一时功名意,于我吹鸿毛。
清晨石上立,爽气西山高。
荒畦种蚕豆,小圃栽萝蒿。
蒿长豆荚大,摘采宁辞劳。
驱愁似避疟,寻乐如追逃。
缅怀一亩宫,犹是先人膏。
一时功名意,于我吹鸿毛。
清晨石上立,爽气西山高。
这首清代诗人蒋廷锡的《家园消夏(其一)》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首句“荒畦种蚕豆,小圃栽萝蒿”展现了农人在荒芜的田地里辛勤种植蚕豆和萝蒿的场景,展现出劳动者的朴实与勤劳。接着,“蒿长豆荚大,摘采宁辞劳”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待和对劳动的热爱,即使辛苦也愿意。
“驱愁似避疟,寻乐如追逃”运用比喻,表达出在忙碌的劳作中,诗人找到了排解忧愁的乐趣,仿佛逃避疟疾般逃离烦恼,如同追逐逃跑的快乐。诗人回忆起祖先留下的这片土地,感慨“缅怀一亩宫,犹是先人膏”,表达了对先人的敬仰和对土地的敬畏。
最后两句“一时功名意,于我吹鸿毛”以轻盈的鸿毛比喻功名利禄,在诗人看来,这些都比不上眼前的田园生活和对家的眷恋。结尾“清晨石上立,爽气西山高”则以清晨的清新空气和西山的高峻,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亲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功名的淡泊,展现了清初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
好春媚景,步屐经行旧处。
繁花绕槛成行,文玉甃苔为地。
时向小桥閒伫,三两鱼游,镜沼无波起。幽篁底。
峭壁苍然自倚。片云孤秀,静与轩窗对。临风际。
乱披翠缕,纷承露滴,恍疑山鬼。被薜含愁睇。
沈碧桐阴,穿廊覆坐,每忆佳人凭几。
扣著朱弦,自撚春葱,数曲宫商相继。
惊飞翠雀翩翻,更听潇洒松风时起。
为恐高山,未遇知音,又把新声重理。
渐入秋来,繁枝如剪,可惜风摇霜委。
漫太息、龙门瘦干,谙尽孤生滋味。
偶拾阶前片叶,题将幽恨倩谁寄。
最苦是、嵇琴罢奏,柔丝还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