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这首诗是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中的第二十九首,以简洁的五言诗句描绘了对诗歌创作的见解。"池塘春草谢家春",诗人以春天池塘边青草的形象,象征着谢灵运(谢家)的诗歌风格,暗示其清新自然的特点。然而,接下来的"万古千秋五字新",则表达了对这种风格的赞美,认为即使历经千年,谢诗的创新和独特之处仍然新鲜如故。
"传语闭门陈正字",这里的“陈正字”可能指的是陈师道,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以严谨的诗学主张著称。诗人通过虚拟的传达话语,表达了对陈师道严谨诗风的认可,但也暗示了他的观点,即过于讲究字句的工整和规范,可能会限制诗歌的创新和生命力。
最后两句"可怜无补费精神",诗人惋惜地指出,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可能忽视了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表达,这种对字句的过度雕琢实际上对诗歌创作并无太大益处,反而耗费了诗人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既赞扬了谢灵运诗歌的清新,又批评了过分注重形式的倾向,体现了元好问对于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襟韵何如,文雅风流,王谢辈人。
问传家何物,多书插架,放怀无可,有酒盈樽。
一咏一谈,悠然高致,似醉当年曲水春。
还知否,壮胸中万卷,笔下千军。门前我有佳宾。
但明月、清风更此君。
喜西庐息驾,心间胜日,东皇倚杖,目送行云。
闻道君王,玉堂佳处,欲诏长杨奏赋孙。
功名看,一枝丹桂,两树灵椿。
绣地红千点,平桥绿一篙。
楝花来石首,谷雨熟樱桃。
笑我生尘甑,惭君有意袍。
故人能少驻,门径久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