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池观鱼乐,坦坦复荡荡。
泳游同一适,奚必江湖想。
却笑蒙庄痴,尔我辨是非。
有问如何答,鱼乐鱼自知。
凿池观鱼乐,坦坦复荡荡。
泳游同一适,奚必江湖想。
却笑蒙庄痴,尔我辨是非。
有问如何答,鱼乐鱼自知。
此诗《圆明园四十景诗(其十)坦坦荡荡》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以“凿池观鱼乐”开篇,描绘了一幅池塘中鱼儿自由游弋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乐的向往与追求。接着,“坦坦复荡荡”两词形象地描绘了池塘水面的广阔与平滑,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开阔。
“泳游同一适,奚必江湖想。”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无论是池塘中的鱼儿还是江湖中的生物,它们都能找到各自的快乐与满足,无需过分追求远方的广阔。诗人通过对比池塘与江湖,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简单快乐的欣赏与肯定。
“却笑蒙庄痴,尔我辨是非。”这里引用了庄子的故事,诗人以幽默的口吻讽刺了庄子过于深究事物本质的行为,认为在享受当下的乐趣时,无需过分纠结于是非对错。这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最后,“有问如何答,鱼乐鱼自知。”诗人以鱼儿为例,说明了快乐是主观感受,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体验和理解。这句话既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即每个人对于快乐的定义和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人无法替代或完全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池塘中鱼儿的自由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简单快乐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