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故里。怅倦鹤归来,暮天无侣。
乍觅巢痕梦,飘摇又委风雨。为旅情味苦。
思园莺能诉。谢送我、夜半潮生,一棹归去。回顾。
岭云望远,草绿清明墦祭路。
漫虚拟、支茅傍冢,墟烟凝窗户。
松楸抚遍,乱撩起、絮泥閒绪。
但注目,似蝶钱灰倦舞。
息故里。怅倦鹤归来,暮天无侣。
乍觅巢痕梦,飘摇又委风雨。为旅情味苦。
思园莺能诉。谢送我、夜半潮生,一棹归去。回顾。
岭云望远,草绿清明墦祭路。
漫虚拟、支茅傍冢,墟烟凝窗户。
松楸抚遍,乱撩起、絮泥閒绪。
但注目,似蝶钱灰倦舞。
这首《芳草渡》是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游子归乡的复杂心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情感层次,展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复杂情绪。
首先,“息故里”三字开篇,点明主题——回归故乡。接着“怅倦鹤归来,暮天无侣”,以“倦鹤”自比,表达了游子在外漂泊的疲惫与孤独感,同时“暮天无侣”暗示了归途中的寂寞与无助。接下来“乍觅巢痕梦,飘摇又委风雨”,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描绘了游子在归途中对家的渴望与现实的艰难,情感深沉而复杂。
“为旅情味苦”一句直抒胸臆,道出了游子在外的艰辛与苦涩。紧接着“思园莺能诉”,以莺鸟的鸣叫象征游子内心的倾诉,进一步深化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下来“谢送我、夜半潮生,一棹归去”,通过夜半潮水的景象,巧妙地将游子归乡的心情与自然景象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
“回顾。岭云望远,草绿清明墦祭路”,这一句通过回顾与展望,展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期待。清明时节,草木葱茏,坟墓前的祭扫活动,既是对先人的怀念,也是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接下来“漫虚拟、支茅傍冢,墟烟凝窗户”,通过想象中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对故乡的向往与对家乡生活的回忆。
最后,“松楸抚遍,乱撩起、絮泥闲绪”,以抚摸松树与楸树,触动了游子心中关于故乡的记忆与情感。而“但注目,似蝶钱灰倦舞”则以蝴蝶与钱灰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游子在归乡路上的思绪纷飞,既有对故乡的向往,也有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感慨。
整体而言,《芳草渡》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层次,深刻地表达了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有对外在世界的无奈与苦涩,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