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是谁家子,为人大被憎。
痴心常愤愤,肉眼醉瞢瞢。
见佛不礼佛,逢僧不施僧。
唯知打大脔,除此百无能。
个是谁家子,为人大被憎。
痴心常愤愤,肉眼醉瞢瞢。
见佛不礼佛,逢僧不施僧。
唯知打大脔,除此百无能。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某些人的不满和批判。"个是谁家子,为人大被憎"一句揭示了这种人因其行为而遭到人们的广泛憎恨。"痴心常愤愤,肉眼醉瞢瞢"则描绘出这类人内心的狂躁和外表的醉生梦死,他们的心灵充满了不满和愤懑,却又表现得迷迷糊糊,不辨是非。
接下来的两句"见佛不礼佛,逢僧不施僧"更深化了这种批判,指出他们连基本的礼貌和尊重都没有,即便遇到佛教的修行者也不给予应有的敬意。最后一句"唯知打大脔,除此百无能"则直接点明这类人除了使用暴力外,其他方面都是无能为力的。
诗中流露出对这种只会诉诸暴力、缺乏基本道德和尊重的个性的强烈不满。同时,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中的某些乱象和问题,表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和现实状况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