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漫不可收,收之等一粟。
飞埃如太山,谁谓天地局?
嗟余所见微,得蠡遂矜足。
英英元圃田,种有万仞玉。
其气云吉祥,随风化春绿。
所酝由寸几,能使大象缛。
散漫不可收,收之等一粟。
飞埃如太山,谁谓天地局?
嗟余所见微,得蠡遂矜足。
英英元圃田,种有万仞玉。
其气云吉祥,随风化春绿。
所酝由寸几,能使大象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中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感悟。开篇“散漫不可收,收之等一粟”以自然界的广阔与渺小对比,展现出诗人对宇宙的敬畏之情。“飞埃如太山,谁谓天地局?”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象的宏大与人类视野的局限。
接着,“嗟余所见微,得蠡遂矜足”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见识有限的自谦,同时也暗含了对智者如蠡(古代传说中的智者)的敬仰。接下来的“英英元圃田,种有万仞玉”则转向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仿佛在描述一个充满美好与纯净的仙境,其中“万仞玉”象征着高洁与不朽。
“其气云吉祥,随风化春绿”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祥和宁静的画面,云气化为吉祥之气,随风播撒绿色生机,寓意着希望与新生。最后,“所酝由寸几,能使大象缛”则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影响,即便是微小的行动或思想,也能引发深远的变化,如同酿造出丰富复杂的香气,充满了哲理意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和深邃思想。
凿开方沼,问何人种玉、工夫奇绝。
幻出瀛州有□□,十万水仙罗列。
风曳璚琚,露零珠佩,天上人装结。
君看炎夏,堕来何处冰雪。
我来对此凉生,红尘飞尽,却笑凌波袜。
最爱幽姿能雅淡,自蓄芳馨孤洁。
挹取天浆,唤将空籁,齐作清歌发。
不知尘世,晃然身在瑶阙。
华亭新伟观,胜地得高雄。
凭栏徙倚要眇,万里景无穷。
好是江流萦绕,那更云天舒阔,叠嶂倚晴空。
眼界无尽藏,怀抱有清风。主人贤,开绮席,泛金钟。
放怀一笑,许我满酌醉颜红。
祗恐玺书即下,促起飞凫东去,行作黑头公。
还记今朝客,曾待一杯同。
扁舟如竹叶,块坐筋脉缓。
起寻筇竹杖,散步午沙暖。
石净困还坐,江绿污仍盥。
山转孤渚没,岸落细路断。
草色暝烟雾,花树见村畔。
物象总相惬,欲遣诗句管。
诗成自吟哦,两袖春风满。
皛皛日欲暮,我行亦已懒。
聊复唤疏蓬,叠骨作小款。
范蠡定何人,得遂老萧散。
我待功成后,此语正恐诞。
径欲具蓑笠,烟雨随蛮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