旰仄身无惮,寒暄疾有加。
灾生纤女□,魂断濯龙车。
廞翣浮辰旭,边箫咽暝霞。
唯留长乐注,刊羡在皇家。
旰仄身无惮,寒暄疾有加。
灾生纤女□,魂断濯龙车。
廞翣浮辰旭,边箫咽暝霞。
唯留长乐注,刊羡在皇家。
此诗描绘了对庄献太后的哀悼之情,充满了深沉的哀伤与敬意。首句“旰仄身无惮”以“旰仄”形容时间之晚,暗示庄献太后逝世时的时刻已至深夜,却仍无惧无畏,展现出她的坚毅与从容。接下来,“寒暄疾有加”则通过气候变化的描述,暗喻庄献太后病情的加重,以及周围环境的凄冷,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灾生纤女□,魂断濯龙车”中的“纤女”可能是指庄献太后,此处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她比作纤弱的女子,暗示她的离世如同天降灾祸,让人心痛不已。“魂断濯龙车”则进一步强调了庄献太后逝世的悲痛,濯龙车是古代帝王出行的仪仗之一,这里用来比喻庄献太后灵魂的离去,充满了哀悼之情。
“廞翣浮辰旭,边箫咽暝霞”两句描绘了庄献太后逝世后,遗体被送往安葬地的情景。廞翣是一种古代丧葬仪式中使用的器具,此处用来形容庄献太后遗体的庄严与肃穆。晨曦与暮霞的对比,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庄献太后生命的结束与永恒的开始。
“唯留长乐注,刊羡在皇家”表达了对庄献太后功德的赞美与怀念。长乐注可能指的是庄献太后所留下的恩泽与影响,而“刊羡在皇家”则表明这些恩泽与影响不仅局限于民间,更得到了皇家的认可与颂扬,体现了庄献太后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庄献太后逝世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她功德的深情赞颂,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白石何凿凿,流水亦汤汤。
女子竭名节,矢死临路傍。
父兄夙有训,夫亦儒者良。
昔恐行露濡,今值豺与狼。
辱身义所重,性命如朝霜。
被发就深渊,瞻彼天苍苍。
将贻共姜美,不愧曹娥伤。
妇道日云替,尔独循纲常。
临难不苟免,烈哉丈夫行。
妾家官道广陵堤,甲第朱门随柳低。
岂期夫婿重游侠,走马探丸仍斗鸡。
朝欢田窦青油幕,暮醉金张白接䍦。
去年驱车洛阳北,今年结客太行西。
不逢何处寄西雁,空数行人归马蹄。
帘前春色寒凄凄,钩辀飞鸟妾亦啼。
机中云锦看成泪,门外飞花踏作泥。
愁时把镜空自悲,消减容华谁得知。
东邻少年不相别,嫁来原自娼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