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天竺观激水》
《游天竺观激水》全文
宋 / 周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拳石耆婆色两青,竹龙驱水转山鸣。

夜深不见跳珠碎,疑是檐间滴雨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óutiānzhúguānshuǐ
sòng / zhōutāo

quánshíliǎngqīngzhúlóngshuǐzhuǎnshānmíng

shēnjiàntiàozhūsuìshìyánjiānshēng

翻译
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像耆婆树般青翠,
竹制的龙形水车转动,发出隆隆的山鸣声。
注释
拳石:形容石头形状像拳头一样小。
耆婆:古代印度的一种树,这里用来比喻石头颜色翠绿。
竹龙:竹制的水车。
驱水:转动以引水。
山鸣:形容声音如同山中回响。
夜深:指时间已晚。
跳珠:形容水滴如跳跃的珍珠。
碎:破碎、散落。
檐间:屋檐下。
滴雨声:下雨时水滴滴落的声音。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周焘的《游天竺观激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中以“拳石耆婆色两青”起笔,形象地刻画了石头古老而青翠的颜色,暗示了环境的静谧和自然之美。接着,“竹龙驱水转山鸣”描绘了竹制的引水工具在山间运作,发出哗哗的流水声,如同龙吟,增添了动态感。

“夜深不见跳珠碎”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情景,虽然看不见水珠跳跃的景象,但诗人通过听觉捕捉到了水声的细节,将其比喻为“跳珠碎”,形象地展现了激流冲击石头的声音。最后,“疑是檐间滴雨声”以疑惑的语气收尾,将激水声与雨滴声相混淆,既写出诗人观察之细致,也增添了诗意的朦胧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听觉意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夜深人静的山涧,感受到水激石的动态美和自然的宁静和谐。

作者介绍

周焘
朝代:宋   字:通老   籍贯: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

周焘,字通老,改字次元,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敦颐次子。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山谷外集》卷九《奉送周元翁锁吉州司法厅赴礼部试》史容注)。初授贵池令(《沅湘耆旧集》卷一九)。徽宗大观四年(一一一○),为成都转运副使(《宋会要辑稿》乐四之一)。政和元年(一一一一),权发遣庐州。六年,移舒州。七年,知成都府(同上书职官六八之二二、二八、三八)。重和元年(一一一八),知扬州(清嘉庆《扬州府志》卷三六)。事见《宋史》卷四二七《周敦颐传》。今录诗七首。
猜你喜欢

偈三首·其三

今年七十五,归作庵中主。

珍重观世音,泥蛇吞石虎。

(0)

偈三首·其一

衲僧正法眼,照破铁围山。

四方并八面,尖角更团圞。

双椎轰法鼓,一击透玄关。

乾坤收不得,留与后人看。

(0)

句·其一

去国春城桃李花,枫林叶病尚天涯。

今年九日风前帽,北客南舟雨后沙。

(0)

永归亭

吾慕曾夫子,舍瑟言所志。

所志则非邦,独契圣者意。

暮春春服成,从我才一二。

风乎林岫间,所乐有馀味。

邈兮千载上,神交得冥契。

当知结驷非,不易穷阎是。

(0)

山园即事

翠峰窝里挂青黄,水市逡巡到野航。

带雨锄耘碧萼浅,临风采摘绿枝长。

分甘送客怜秋实,辟谷仙家嗜果香。

闻道龙阳千匹绢,何如山圃四时芳。

(0)

夏夜宿乳窦峰

峭壁凌空霭气浮,山泉滴茗暗香流。

炎云不到冰心静,好向峰前一簟秋。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