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壶何窈窕,云在沧海中。
鞭石桥难就,楼船路未通。
自此慕仙者,骛望徒希踪。
何来液池内,名境依稀同。
延楼既崔嵬,假山亦玲珑。
四表达仙籁,百世郁乔松。
作者殚其力,来者享其逸。
仍不免经营,要取善继述。
澄瀛漾白芷,春风敷其芳。
瞻彼泱泱波,有来回雁翔。
遵陆步兰蹊,得我读书堂。
眄怀沂上点,讵拟山阴王。
名教乐无斁,匪事逞相羊。
三壶何窈窕,云在沧海中。
鞭石桥难就,楼船路未通。
自此慕仙者,骛望徒希踪。
何来液池内,名境依稀同。
延楼既崔嵬,假山亦玲珑。
四表达仙籁,百世郁乔松。
作者殚其力,来者享其逸。
仍不免经营,要取善继述。
澄瀛漾白芷,春风敷其芳。
瞻彼泱泱波,有来回雁翔。
遵陆步兰蹊,得我读书堂。
眄怀沂上点,讵拟山阴王。
名教乐无斁,匪事逞相羊。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暮春时节游览瀛台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仙界的向往。开篇以“三壶何窈窕,云在沧海中”起笔,巧妙地将仙境与现实的美景相联系,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鞭石桥难就,楼船路未通”两句,通过描述难以到达的仙境之路,进一步强化了仙境的神秘与遥远。
“自此慕仙者,骛望徒希踪”表达了人们对仙境的向往之情,但又感叹于无法真正到达。接下来的“何来液池内,名境依稀同”,则引入了瀛台这一具体的地点,暗示了作者在此找到了与仙境相似的美妙所在。
“延楼既崔嵬,假山亦玲珑”描绘了瀛台的建筑之美,无论是高耸的楼阁还是精巧的假山,都展现了人工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四表达仙籁,百世郁乔松”则进一步渲染了仙境般的氛围,松林郁郁葱葱,仿佛能听到仙乐飘渺。
“作者殚其力,来者享其逸”赞扬了前人的努力,使得后人能够享受到这份宁静与美好。“仍不免经营,要取善继述”表达了对传承与创新的重视,既要珍惜前人的成果,也要不断探索与改进。
最后,“澄瀛漾白芷,春风敷其芳”描绘了瀛台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水面倒映着洁白的香草,春风拂过,香气弥漫。“瞻彼泱泱波,有来回雁翔”则通过雁群的飞翔,展现了生命的自由与灵动。“遵陆步兰蹊,得我读书堂”表达了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得以静心读书。
“眄怀沂上点,讵拟山阴王”则是对古代圣贤的追思,暗示了作者希望在精神层面达到与他们相媲美的境界。“名教乐无斁,匪事逞相羊”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修养的追求,认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道德的完善,而非外在的炫耀与争斗。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瀛台的美丽景色,更蕴含了作者对自然、仙界、历史、道德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灵芝华,华洞房。凤凰仪,仪九章。生逢盛世圣祚长。
陛下承基人悦康。鼓玄瑟,吹凤簧。
八音翕合而锵锵。坐者忘疲,听者哀以伤。
且为乐,寿万年,何用怵惕怀虞殃。
主献前致辞,宾酬跪奉觞。
命如晨风叶,倏忽聚散允无常。
及时秉烛游,日月不我将。鸡号旦旦,鹤鸣瀼瀼。
诸君慎勿离席而东西,具我粗饭进糁羹。
日团圞,升扶桑,次衡阳。倒君衣,服君裳。
考钟击鼓会明堂。日之方中朝既昌。
蛮夷率舞,鸟兽攸行。陛下黄耇,福履无疆。
老去谁能更少年,此来相对亦欣然。
人间白日无绳系,炉里金丹有诀传。
秋水芦花三亩宅,西风鹤唳五更天。
晓来霜重红于染,伴我梅花纸帐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