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双桧郁岧峣,不逐祯明玉树凋。
云拥鹤巢溟海暗,火枯龙骨艮宫摇。
深根入地应千尺,老干擎天已十朝。
夜半木精听说法,昔年亡国恨都消。
上方双桧郁岧峣,不逐祯明玉树凋。
云拥鹤巢溟海暗,火枯龙骨艮宫摇。
深根入地应千尺,老干擎天已十朝。
夜半木精听说法,昔年亡国恨都消。
这首元代诗人钱岳的《静安八咏录三(其一)陈桧》描绘了一对高耸入云的古桧树,它们在明朝末年的动乱中依然挺立,不随历史变迁而凋零。"上方双桧郁岧峣"形象地写出两棵桧树的雄伟壮观,"不逐祯明玉树凋"则表达了它们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在政治动荡的时代也保持翠绿常青。
"云拥鹤巢溟海暗,火枯龙骨艮宫摇"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古桧比喻为仙鹤的栖息之地,周围云雾缭绕,暗喻其超凡脱俗;同时,"火枯龙骨艮宫摇"可能暗示着战火的洗礼,但古桧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艮宫(东北方位,古人认为是象征国家根基的地方)的稳固。
"深根入地应千尺,老干擎天已十朝"进一步描绘了桧树的深厚根基和长久寿命,历经多个朝代风雨,依然傲然挺立。"夜半木精听说法,昔年亡国恨都消"则赋予了古桧以灵性,它们似乎在静夜中聆听佛法,化解了过去的亡国之痛,寓意着和平与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赞美陈桧的坚韧与长寿,寄寓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稳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