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倒影落清池,池面春波泛绿漪。
更筑小桥亭上去,便成家世授书圯。
林花倒影落清池,池面春波泛绿漪。
更筑小桥亭上去,便成家世授书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画面。首句“林花倒影落清池”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林中的花朵在清澈的池水中映出倒影,显得格外生动。次句“池面春波泛绿漪”进一步渲染了春水轻漾,水面泛起绿色涟漪的动态美,富有生机。
诗人接着构思巧妙,“更筑小桥亭上去”,通过增添一座小桥和亭子,不仅增添了园林的层次感,也暗示着此处将是一个读书的好去处。最后一句“便成家世授书圯”,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个环境能成为传承书香、教育后代的理想之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的和谐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家园和教育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
凤池仙客天机精,笔端点染真天成。
想当适意自盘礴,呼吸造化含元英。
欣然写此得佳趣,云水微茫带烟树。
左拿右攫森相樛,恍若蛟龙飞不去。
悬崖峭壁不可攀,岧峣直入霄汉间。
幽亭卜筑在深处,尘氛不到清昼閒。
是谁潇散事游赏,短棹轻舟自来往。
晚风不动碧波平,潋滟寒光映兰桨。
斯人伟矣真罕俦,飘飘俨若坡仙流。
披图一览发清兴,彷佛万里江南秋。
上林一何好,芳树何葳蕤。
繁花纷煜煜,碧干共低垂。
岂无幽旷原,亦有清涟漪。
脩竹独含秀,枝柯忽纷披。
群鸟恣游泳,回翔各适宜。
和鸣驯锦雉,间关语黄鹂。
王睢自有匹,钩辀亦知时。
白鹇洁胜雪,素鹭明顶丝。
鸳鸯有定偶,鸂鶒恒并栖。
物性亦各异,於人竟奚为。
展图一披玩,叹息生歔欷。
愿尔众禽类,高举毋自疑。
长随双凤凰,舜廷共来仪。
云封山峤寒不开,白雪散乱随风来。
萧萧茅屋读书处,一夜化作琼瑶台。
望中可是襄阳客,驴背吟诗傲寒色。
兴来何用作推敲,佳句惊人陡然得。
灞桥薄暮犹未还,水声激激天风寒。
后来作者谁可攀,空馀胜事留人间。
鸡鸣山,嶟峰峭壁何孱颜。
北风吹雪积不住,猿狖罔敢来跻攀。
浮屠古刹踞其顶,乃是人巧偷天悭。
洋河急流走其下,石洞千佛藏其间。
我来正值严冬月,祈寒作冰厚地裂。
却疑南国青莲花,漏趁回阳逞奇绝。
兹山壮丽雄边州,应有神灵护明灭。
忆昔唐宗曾驻跸,忽听金鸡催晓日。
迩来陡过七百年,古往今来事非一。
事非一,可奈何,惟有名山长不磨。
登高得句聊自慰,葡萄满注金叵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