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山宁要去,此有濯缨泉。
晓景松枝覆,秋光月色连。
行寻屐齿尽,坐对角巾偏。
寂寂幽栖处,无妨请俸钱。
旧山宁要去,此有濯缨泉。
晓景松枝覆,秋光月色连。
行寻屐齿尽,坐对角巾偏。
寂寂幽栖处,无妨请俸钱。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水之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远离尘世、寂寞山林生活的向往。诗中“旧山宁要去,此有濯缨泉”两句,设定了诗人的行程目的地以及那里的自然风光,濯缨溪以其清澈见称。接下来的“晓景松枝覆,秋光月色连”描绘出晨曦与松枝相亲,夜晚则是明月带来的宁静,这两种时段的景象各具特色,却同样体现了自然之美。
“行寻屐齿尽,坐对角巾偏”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自由漫步和悠然自得的状态。这里的“屐齿”指的是登山时脚下留下的痕迹,“角巾”则是古代隐士常戴的一种头巾,透露出诗人的隐逸情怀。
最后两句“寂寂幽栖处,无妨请俸钱”,则更加深入地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渴望和安适感。这里的“寂寂”形容环境之静谧,“幽栖”指的是隐居之所,而“无妨请俸钱”则暗示诗人愿意放下世俗的名利,追求心灵的宁静。
整个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