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濯缨溪》
《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濯缨溪》全文
唐 / 姚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旧山宁要去,此有濯缨泉。

晓景松枝覆,秋光月色连。

行寻屐齿尽,坐对角巾偏。

寂寂幽栖处,无妨请俸钱。

(0)
翻译
宁愿留在旧山中,这里有洗涤冠缨的清泉。
清晨的阳光透过松枝,秋天的月色与泉水相连。
行走间鞋底的痕迹全无,静坐时更觉头巾倾斜的舒适。
在这寂静的隐居之地,领取俸禄也无需感到妨碍。
注释
旧山:指过去的家乡或熟悉的山水。
濯缨泉:比喻清高、洗去尘俗的地方。
晓景:早晨的景色。
月色连:形容月光与环境融为一体。
屐齿:木屐上的齿痕,古人常用来形容行踪。
角巾:古代文人常戴的头巾,象征隐士生活。
幽栖:幽静的隐居生活。
请俸钱:请求领取官职的俸禄,表示生活无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水之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远离尘世、寂寞山林生活的向往。诗中“旧山宁要去,此有濯缨泉”两句,设定了诗人的行程目的地以及那里的自然风光,濯缨溪以其清澈见称。接下来的“晓景松枝覆,秋光月色连”描绘出晨曦与松枝相亲,夜晚则是明月带来的宁静,这两种时段的景象各具特色,却同样体现了自然之美。

“行寻屐齿尽,坐对角巾偏”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自由漫步和悠然自得的状态。这里的“屐齿”指的是登山时脚下留下的痕迹,“角巾”则是古代隐士常戴的一种头巾,透露出诗人的隐逸情怀。

最后两句“寂寂幽栖处,无妨请俸钱”,则更加深入地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渴望和安适感。这里的“寂寂”形容环境之静谧,“幽栖”指的是隐居之所,而“无妨请俸钱”则暗示诗人愿意放下世俗的名利,追求心灵的宁静。

整个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姚合

姚合
朝代:唐   号:称“姚   籍贯:陕州硖石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寻华阳隐者

闲却白云居,行踪出去初。

窗中聊取笔,架上独留书。

日背林光冷,潭澄岳影虚。

长闻得药力,此说复何如。

(0)

感兴四首·其一

子云吞白凤,遂吐太玄书。

幽微十万字,枝叶何扶疏。

婉娈猛虎口,甘言累其初。

一睹美新作,斯瑕安可除。

(0)

酬魏三十七

静里寒香触思初,开缄忽见二琼琚。

一吟丽句风流极,没得弘文李校书。

(0)

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其八

第一龙宫女,相怜是阿谁。

好鱼输獭尽,白鹭镇长饥。

(0)

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迎神

皇矣天宗,德先王季。因心则友,克让以位。

爰命有司,式遵前志。神其降灵,昭飨祀事。

(0)

代贵公主

芳条得意红,飘落忽西东。

分逐春风去,风回得故丛。

明朝金井露,始看忆春风。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