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看山一叶舟,夜深霜月亦兼愁。
翠华此际游何地?画角中宵起戍楼。
甲马尚屯淮海北,旌旗初散楚江头。
洪涛滚滚乘风势,容易开帆不易收。
随处看山一叶舟,夜深霜月亦兼愁。
翠华此际游何地?画角中宵起戍楼。
甲马尚屯淮海北,旌旗初散楚江头。
洪涛滚滚乘风势,容易开帆不易收。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所作的《舟夜》。诗人以舟行夜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想象中的战事,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首句“随处看山一叶舟”,写舟行之中,诗人随波逐流,所见皆是沿途的山峦,形象地传达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次句“夜深霜月亦兼愁”,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和寒冷,同时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愁绪。
第三句“翠华此际游何地?”借“翠华”象征皇权,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疑问此刻皇帝身处何处,暗含对时局的忧虑。第四句“画角中宵起戍楼”,通过“画角”和“戍楼”的意象,描绘出战事的紧张气氛,显示出诗人对边疆安危的牵挂。
第五、六句“甲马尚屯淮海北,旌旗初散楚江头”,具体描绘了军事部署,暗示战事尚未平息,军队依旧驻扎在淮海地区,而旗帜则在楚江边飘扬,展现了战事的动态画面。
最后一句“洪涛滚滚乘风势,容易开帆不易收”,以洪涛比喻汹涌的战事,形象地写出战争的激烈和难以预测,同时也寓言人生旅途中的挑战,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控制局面的不易。
整体来看,《舟夜》通过舟行夜景,巧妙地融入了对国家和战争的忧虑,展现了王守仁深沉的思想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天惜中秋,三夜淡云,占得今宵明月。
孟陬岁好,金风气爽,清时挺生贤哲。
相门出相,算钟庆、自应累叶。
乍归来,暂燕处,共仰赤松高辙。想人生、会须自悦。
浮云事,笑里尊前休说。
旧有衮衣,公归未晚,千岁盛明时节。
命圭相印,看重赏、晋公勋业。
济生灵,共富寿,海山天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