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台有淑媛,不嫁敛眉妩。
江南夏六月,火五金伏土。
于时媛以洁,空中不受暑。
携持枕簟间,断非戕斤斧。
况复不妒忌,凉薄善自处。
纱厨奉清欢,通宵默无语。
君子加保抱,安寝梦净侣。
各弹绿筠操,就中节更苦。
严冷莫可犯,编排其有序。
玲珑瑑黄玉,珫通映朱户。
舞榭洞八窗,歌台高百堵。
弗贻六宫怜,顿消汗如雨。
安知凉秋至,君颜不复睹。
此时愁绪多,恰同齐纨素。
用舍良有时,宁问今与古?
墨台有淑媛,不嫁敛眉妩。
江南夏六月,火五金伏土。
于时媛以洁,空中不受暑。
携持枕簟间,断非戕斤斧。
况复不妒忌,凉薄善自处。
纱厨奉清欢,通宵默无语。
君子加保抱,安寝梦净侣。
各弹绿筠操,就中节更苦。
严冷莫可犯,编排其有序。
玲珑瑑黄玉,珫通映朱户。
舞榭洞八窗,歌台高百堵。
弗贻六宫怜,顿消汗如雨。
安知凉秋至,君颜不复睹。
此时愁绪多,恰同齐纨素。
用舍良有时,宁问今与古?
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竹夫人》描绘了一位娴静的女子,她像墨台上的一位淑媛,未出嫁时就已含蓄端庄,如同墨色般深沉而纯洁。夏日炎炎,六月的江南酷热难耐,然而这位女子凭借自身的洁净,仿佛能抵挡暑气,手持竹席,过着简单的生活,不嫉妒他人,淡然自处。
她的生活清雅,犹如纱厨中的清凉欢愉,整夜无声,君子对她呵护备至,安心入睡,梦见了洁净的伴侣。她们各自弹奏着绿色竹简的乐曲,其中不乏苦涩的旋律,但严寒无法侵扰,一切都井然有序。竹夫人精致如黄玉雕刻,透过窗户映照在朱红的门扉上,舞榭歌台虽华丽,却并未引起宫廷纷争,反而带来宁静。
诗中暗示,竹夫人的存在让皇帝感到清凉,甚至消解了炎热带来的汗水。然而,诗人不禁担忧,当凉秋来临,皇帝能否再次见到这样的清凉,他的容颜是否还能如初?此时的忧虑,就像齐纨素一般细腻而深沉。最后,诗人提出一个哲理问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竹夫人的价值和作用是否会有所改变?
整首诗通过竹夫人这一形象,寓言性地探讨了人与物的关系,以及清凉、贞洁和宁静对于人心的安抚作用,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