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卿墓上草离离,郭隗台边对落晖。
战国山川秋气壮,中原豪杰晓星稀。
乾坤纳纳无人识,南北年年有雁飞。
说似芦沟桥畔柳,安排青眼送将归。
荆卿墓上草离离,郭隗台边对落晖。
战国山川秋气壮,中原豪杰晓星稀。
乾坤纳纳无人识,南北年年有雁飞。
说似芦沟桥畔柳,安排青眼送将归。
这首《燕中怀古》由元代诗人李源道所作,通过对荆卿墓、郭隗台等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战国时期山川景象和中原豪杰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与历史的深深感慨。
首联“荆卿墓上草离离,郭隗台边对落晖”,以荆轲墓上的茂盛野草和郭隗台边的夕阳余晖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暗示着英雄虽逝,但其精神永存。
颔联“战国山川秋气壮,中原豪杰晓星稀”,通过描述战国时期的山川壮丽和中原豪杰的稀少,对比强烈,表达了对英雄时代逐渐远去的惋惜之情。
颈联“乾坤纳纳无人识,南北年年有雁飞”,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乾坤广阔却无人识英雄,只有每年南来北往的大雁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暗含着英雄虽逝,但其事迹和精神仍被后人铭记。
尾联“说似芦沟桥畔柳,安排青眼送将归”,以芦沟桥畔的柳树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如同青眼相待,希望英雄的灵魂能够安详地归去。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英雄难觅的感慨。
天地具美兮生此明月,升白虹兮贯朝日。
工师告余曰斯不可以为佩,弃捐椟中兮三岁不会。
霜露下兮百草休,抱此耿耿兮与日星游。
山中人兮招招,耕而食兮无恤。
榛艾蓁蓁前吾牛兮,疻不可更扶。
浅耕兮病岁,深耕兮石婴耜。
登山兮临川,雉得意兮鱼乐。
小风兮吹波,从其友兮尾尾。
日下兮川逝,射雉兮丧余一矢。
佳人兮洁齐,怅何所兮行媒。
南山有葛兮葛有本,我羞餔兮以君之锄来。
诗礼不忘它日问,文章未觉古人疏。
青云自致屠龙学,白首同归种树书。
绿叶青阴啼鸟下,游丝飞絮落花馀。
无因常得杯中物,愿作鸱夷载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