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三万又三千,百岁期颐在目前。
两子白头相孝友,一家全盛见曾玄。
能言神庙升平事,尚记吾翁始学年。
今日并成前代史,谁知犹有地行仙。
过来三万又三千,百岁期颐在目前。
两子白头相孝友,一家全盛见曾玄。
能言神庙升平事,尚记吾翁始学年。
今日并成前代史,谁知犹有地行仙。
这首诗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为庆祝其伯母梅太君百岁大寿所作。全诗以“寿伯母梅太君”为主题,通过描述梅太君长寿且家庭和睦、子孙孝顺的场景,表达了对长辈长寿与家族和谐的美好祝愿。
首句“过来三万又三千”,以夸张的手法形容时间之长,暗示梅太君长寿非凡。接着“百岁期颐在目前”一句,直接点明主题,表达对梅太君百岁生日的庆祝和祝福。
“两子白头相孝友,一家全盛见曾玄”描绘了梅太君家庭和睦、子孙满堂的景象,其中“两子白头相孝友”表现了家庭成员之间深厚的情感和相互尊重,“一家全盛见曾玄”则强调了家族的繁盛与传承。
“能言神庙升平事,尚记吾翁始学年”两句,通过回忆历史和家族往事,展现了梅太君的智慧与见识,以及她对家族历史的了解和传承。
最后,“今日并成前代史,谁知犹有地行仙”表达了对梅太君长寿与智慧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梅太君如同传说中的“地行仙”一般,不仅长寿,还拥有超凡脱俗的智慧与品德,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生动展现了梅太君及其家庭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对长寿与和谐家庭的向往与祝福。
名高三昧丹青匠。
貌出玄元古样。
明金绘素,堂堂殊胜,本来真状。
宝殿严供养。
摄诸方、群魔胆丧。
露说经消息,真风郁郁,感人人,总归向。
外肃威仪瞻仰。
内须明、物离心上。
这些儿妙用,无为无作,无中有相。
变机无障。
纳十方、廓开玄量。
契太空一点,虚无活计,壮神通藏。
闲人闲乐琴书味。
行胡朗反货药囊符水。
顿然识破,沾名作解,蹉跎真计。
枯木岩前累。
要撅劣、诸缘总弃。
剔开性月,时时不昧,忘神气,养虚体。
炼就不空真智。
向太虚、神妙成器。
净明体态,纵横恢廓,一尘无翳。
圆觉融三际。
具庄严、法身纯粹。
显如如了了,真常安住,彻无生
初功混沌,在机缄斡变,坎中一气。
潜发氤氲初出地,升变阵云呈瑞。
电掣雷轰,阴阳交会,致作廉纤雨。
帝川飞过,化成玉鼎神水。
溶溶九变生金,炼归离内,点化成阳体。
神变离形摅妙用,独擅幕天席地。
兀兀腾腾,随方应现,坦坦无拘系。
含融一体,顿然超出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