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晷场中较尺寻,荣亲无路泪盈襟。
一贫谁过箪瓢巷,百口难宽儿女心。
昨梦重圆知误喜,平生失计为工吟。
近来文体尤趋薄,古道何由可语今。
寸晷场中较尺寻,荣亲无路泪盈襟。
一贫谁过箪瓢巷,百口难宽儿女心。
昨梦重圆知误喜,平生失计为工吟。
近来文体尤趋薄,古道何由可语今。
这首宋诗《下第》是薛嵎所作,表达了诗人科举落第后的内心感受。首句“寸晷场中较尺寻”以时间的短暂和考试的严格,比喻科举竞争的激烈,如同在极短的时间内测量微小的空间,形象地揭示了考试的压力。接下来,“荣亲无路泪盈襟”表达了对无法光宗耀祖的深深遗憾,泪水浸湿衣襟,显示出诗人对家庭责任的忧虑。
“一贫谁过箪瓢巷,百口难宽儿女心”进一步描绘了家境贫寒的困境,诗人自问在这种情况下,谁能理解他们的艰辛,子女的心灵也难以得到安慰。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梦境,虽然曾有过重归成功的喜悦,但现实中的失策和专注于诗歌创作(“平生失计为工吟”)导致了现在的失败。
最后两句“近来文体尤趋薄,古道何由可语今”表达了对当前文风的不满,认为过于追求浅薄的形式,已与古代的深厚文学传统相去甚远。诗人感慨,传统的道德和文学精神在当今社会似乎难以被理解和传承。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失落,又有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科举落第的痛苦反思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