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张季良适性斋》
《题张季良适性斋》全文
宋 / 傅察   形式: 古风

扬雄家无甔石储,闭门作赋拟相如。

邺侯插架多异书,牙签万卷吞石渠。

吾友张子斯人徒,嗜好酸咸与众殊。

被褐怀宝老不癯,收拾万卷以自娱。

但愿生为蠹书鱼,咀嚼英华味道腴。

挥毫落纸惊群儒,佳处往往凌子虚。

网罗秦汉包唐虞,上下千载归指呼。

自言此乐世所无,不羡潭潭卿相居。

方今清庙收璠玙,肯使沧海遗明珠。

高名他日播天衢,行看旌帛来庭除。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āngliángshìxìngzhāi
sòng / chá

yángxióngjiādānshíchǔménzuòxiāng

hóuchājiàduōshūqiānwànzhóutūnshí

yǒuzhāngrénshìhǎosuānxiánzhòngshū

bèi怀huáibǎolǎoshōushíwànjuàn

dànyuànshēngwèishūzuǐjiáoyīnghuáwèidào

huīháoluòzhǐjīngqúnjiāchùwǎngwǎnglíng

wǎngluóqínhànbāotángshàngxiàqiānzǎiguīzhǐ

yánshìsuǒxiàntántánqīngxiāng

fāngjīnqīngmiàoshōufánkěn使shǐcānghǎimíngzhū

gāomíngtiānxíngkànjīngláitíngchú

注释
甔石:形容家境贫寒。
拟:模仿。
邺侯:古代对藏书家的尊称。
牙签:古时书卷的标签。
璠玙:美玉,比喻人才。
珠:比喻人才或宝贵的东西。
旌帛:旌旗和布帛,古代授予官员的象征物。
翻译
扬雄家中没有多少存粮,关起门来写文章模仿司马相如。
邺侯的藏书中满是稀奇古怪的书籍,书卷多得仿佛能填满石渠。
我的朋友张子,他的爱好与众不同,喜欢酸甜咸味。
虽然衣着简朴,但他怀有珍贵的知识,虽老却不消瘦,收藏万卷书自得其乐。
只愿做一只蛀书虫,品味文字中的精华,享受其中的甜美。
他的笔触让文人学者惊叹,佳作常常超越古人子虚乌有的想象。
他的作品涵盖秦汉到唐虞,跨越千年历史,令人赞叹。
他说这种乐趣世间少有,不羡慕高官厚禄的生活。
如今朝廷重视贤才,怎会让像他这样的明珠埋没在大海中。
他的名声将来会传遍天下,不久就会有荣耀的旌旗和文书来到家门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傅察所作的《题张季良适性斋》。诗中,傅察以扬雄和邺侯为例,赞扬了张季良的藏书丰富,对知识的热爱与众不同。张子斯虽然生活简朴,但内心富足,以读书为乐,视书如宝,他的才情横溢,文章超越古人。他自认为这种以读书为乐的生活是世间少有的,不羡慕官场高位,只愿沉浸于学问之中。最后,傅察预祝张季良的高名将传扬天下,期待他能得到应有的荣誉。

诗中体现了作者对张季良高尚品格的赞赏,以及对知识追求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理学士大夫对于个人修养与学术成就的重视。

作者介绍
傅察

傅察
朝代:宋

傅察(1089—1126)字公晦,孟洲济源(今属河南)人,北宋中书侍郎傅尧俞重孙。端重有操,为文温丽,遇事若无所可否,非其意萃然不可犯。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蔡京欲妻以女,拒弗答。曾任青州司法参军、永平、淄川丞,太常博士,兵部、吏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冬,接伴金国贺正旦使,道逢金太子斡离不,令下拜,抗辩不屈而死,谥忠肃。事迹见《宋史·忠义本传》。
猜你喜欢

鸣琴拂榻此游衍,作诗何止誇釐牟。

(0)

杂诗四首·其三

皇皇谒荆人,伈伈遵阳虎。

及觉一礼亡,翩然遂违鲁。

全身有逊接,直道无苟处。

故称圣如龙,屈伸兹可睹。

(0)

邵衮臣挽诗二首·其一

轩冕初期咳唾收,一官白首叹淹留。

已嗟游宦骞腾晚,遽遣功名取次休。

中寿不令周甲子,遗编曾拟传春秋。

未应埋没随黄壤,定作骑鲸汗漫游。

(0)

送王炎弼赴山阳守以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为韵十首·其二

别兄今几时,邦人指难弟。

莫诵海沂康,两冯如鲁卫。

(0)

游南山

氤氲犹积气,肤寸忽层阴。

甘雨新来足,青山旧隐深。

随缘酬万物,闻早遂初心。

彭泽曹溪意,亭前无古今。

(0)

寄空同山中道士

昨夜清霜重,念此山中客。

落叶聚堆床,暗虫吟败壁。

泬漻天宇肃,疏林风瑟瑟。

曳杖挂诗瓢,悠然适所适。

息心归冥漠,山深万籁寂。

散发排天闼,叱咤鞭龙脊。

何时共采药,相与对晨夕。

月夜供洪崖,啸吟铿金石。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