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灵隐寺同吴马二公作》
《灵隐寺同吴马二公作》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武林台殿敞诸天,建自咸和第几年。

才到上方双涧合,飞来何处一峰悬。

梵音动杂江潮转,灯影长含海日传。

所以龙宫称绝胜,骊珠交映使君前。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灵隐寺的壮丽景象与超凡脱俗之感。首句“武林台殿敞诸天”以“武林”点出地名,暗示其位于山林深处,台殿广阔,仿佛与天齐平,展现出一种宏伟的气势。接着,“建自咸和第几年”一句,虽未明确指出具体年代,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悠久与文化的积淀。

“才到上方双涧合,飞来何处一峰悬”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观来渲染氛围。双涧交汇,象征着和谐与融合;而“一峰悬”,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山峰的高耸入云,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喻了佛法的崇高与深远。

“梵音动杂江潮转,灯影长含海日传”进一步深化了寺庙的氛围。梵音与江潮相交织,形成了一种宁静而又不失活力的和谐状态;而“灯影长含海日传”,则通过灯火与日出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永恒与希望的象征,表达了对佛法智慧的追求与向往。

最后,“所以龙宫称绝胜,骊珠交映使君前”两句,将灵隐寺与龙宫相提并论,强调其非凡之处,同时也借“骊珠”(传说中的宝珠)的比喻,赞美了使君(即诗人自己或其他重要人物)在欣赏美景时的高雅品味与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灵隐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佛法精神的颂扬,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与宗教精神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赞赏,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独特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月上海棠·老来还我扶犁手

老来还我扶犁手。
想豪气十分已无九。
都把济时心,分付与一时英秀。
还自笑,潦倒犹堪?
酒。
从前枉被虚名负。
何似尊前圣贤友。
纤手斫金*,一嚼不妨时嗅。
颓然醉,卧印苍苔半袖。

(0)

满江红 遁庵兄以闵菊乐府见示,三复之余,

谁把秋香,偏著意、植根姑射。
尘土外、鲜鲜元有,可人容质。
日久渐随芜共没,岁寒还与松同洁。
傲新霜、还有两三枝,天应惜。
巾自漉,醅微白。
人已老,欢犹昔。
爱此花不负,渊明清节。
醉里不知人世换,悠然独倚西风立。
问一中、时复慰穷途,何如泣。

(0)

月上海棠 重九之会彦衡赋词侑觞,尊兄遁庵

意益妙,殆不容后来者措手。
彦衡坚请余继其后,勉为赋之黄花未入渊明手。
日搅空肠几回九。
山色绕吾庐,犹是当年明秀。
忘言处,此意何曾在酒。
等闲莫把良辰负。
恨不见不生旧亲友。
三径久荒凉,东篱下落英谁嗅。
伤时泪,不觉沾襟渍袖。

(0)

满庭芳 斋居有感,继遁庵兄韵

鏖战文场,横挥笔阵,万言一策平边。
青云稳步,逸气盖贤关。
致主尧虞堂上,真儒事、直欲追前。
回头错,闲中风味,一笑觉都还。
百年都几日,何须抵死,著意其间。
寻一丘一壑,此固无难。
遁迹月萝深处,风吹梦、不到长安。
浑无事,床头睡起,檐日己三竿。

(0)

江城子 幽怀追和遁庵兄韵

昔年兄弟共弹冠。
转头看。
各苍颜。
千古功名,都待似东山。
慷慨一杯风露下,追往事,叙幽欢。
晨霞翠柏尚堪餐。
养余闲。
未全悭。
十丈冰花,况有藕如舡。
醉里忽乘鸾鹤去,尘土外,两癯仙。

(0)

鹧鸪天 重九日用遁庵兄韵

那得工夫上酒楼。
谁能皮里更阳秋。
但教闲事心头少,免致清霜镜里稠。
休咄咄,尽悠悠。
佳时来往亦风流。
百年光景无多子,请向尊前听解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