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台殿敞诸天,建自咸和第几年。
才到上方双涧合,飞来何处一峰悬。
梵音动杂江潮转,灯影长含海日传。
所以龙宫称绝胜,骊珠交映使君前。
武林台殿敞诸天,建自咸和第几年。
才到上方双涧合,飞来何处一峰悬。
梵音动杂江潮转,灯影长含海日传。
所以龙宫称绝胜,骊珠交映使君前。
此诗描绘了灵隐寺的壮丽景象与超凡脱俗之感。首句“武林台殿敞诸天”以“武林”点出地名,暗示其位于山林深处,台殿广阔,仿佛与天齐平,展现出一种宏伟的气势。接着,“建自咸和第几年”一句,虽未明确指出具体年代,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悠久与文化的积淀。
“才到上方双涧合,飞来何处一峰悬”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观来渲染氛围。双涧交汇,象征着和谐与融合;而“一峰悬”,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山峰的高耸入云,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喻了佛法的崇高与深远。
“梵音动杂江潮转,灯影长含海日传”进一步深化了寺庙的氛围。梵音与江潮相交织,形成了一种宁静而又不失活力的和谐状态;而“灯影长含海日传”,则通过灯火与日出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永恒与希望的象征,表达了对佛法智慧的追求与向往。
最后,“所以龙宫称绝胜,骊珠交映使君前”两句,将灵隐寺与龙宫相提并论,强调其非凡之处,同时也借“骊珠”(传说中的宝珠)的比喻,赞美了使君(即诗人自己或其他重要人物)在欣赏美景时的高雅品味与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灵隐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佛法精神的颂扬,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与宗教精神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赞赏,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独特审美情趣。
谁把秋香,偏著意、植根姑射。
尘土外、鲜鲜元有,可人容质。
日久渐随芜共没,岁寒还与松同洁。
傲新霜、还有两三枝,天应惜。
巾自漉,醅微白。
人已老,欢犹昔。
爱此花不负,渊明清节。
醉里不知人世换,悠然独倚西风立。
问一中、时复慰穷途,何如泣。
意益妙,殆不容后来者措手。
彦衡坚请余继其后,勉为赋之黄花未入渊明手。
日搅空肠几回九。
山色绕吾庐,犹是当年明秀。
忘言处,此意何曾在酒。
等闲莫把良辰负。
恨不见不生旧亲友。
三径久荒凉,东篱下落英谁嗅。
伤时泪,不觉沾襟渍袖。
鏖战文场,横挥笔阵,万言一策平边。
青云稳步,逸气盖贤关。
致主尧虞堂上,真儒事、直欲追前。
回头错,闲中风味,一笑觉都还。
百年都几日,何须抵死,著意其间。
寻一丘一壑,此固无难。
遁迹月萝深处,风吹梦、不到长安。
浑无事,床头睡起,檐日己三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