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至》
《长至》全文
明 / 区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子半寒鸡为报晨,衣冠北望拜枫宸。

如闻圣谕同长庆,始觉还山得旧身。

一脉且忻回泰道,三农未可笑儒绅。

春来准拟开怀抱,共是桑麻社里人。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区越的《长至》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句“子半寒鸡为报晨”,以“寒鸡”报晓的形象,巧妙地将时间引入诗中,营造出冬日清晨的宁静氛围。鸡鸣报晓,不仅标志着新的一天开始,也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

“衣冠北望拜枫宸”,描述了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向北方的皇宫(枫宸)行礼的情景,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这一节气的重视和对皇权的尊崇。这里的“北望”不仅指地理位置上的方向,也暗含着对权威的仰望和对传统习俗的遵循。

“如闻圣谕同长庆,始觉还山得旧身”,表达了诗人仿佛听到了皇帝的恩赐,感到自己如同经历了长庆之治的辉煌,重获自由,回归自然。这里运用了历史典故,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深沉意味。

“一脉且忻回泰道,三农未可笑儒绅”,诗人感慨于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社会秩序恢复的喜悦,同时也对农民和士绅阶层寄予了深切的关注和同情。这句诗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春来准拟开怀抱,共是桑麻社里人”,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诗人期待与乡亲们共享丰收的喜悦,回归田园生活。这不仅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是对和谐社会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冬至时节的自然景观、社会风俗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关怀,充满了人文精神和生活哲理。

作者介绍

区越
朝代:明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猜你喜欢

春兴

看到山茶又海棠,坐临芳草惜年光。

旧家燕子寻巢急,新水鱼儿逐队忙。

老鬓未判春兴浅,愁怀犹喜酒杯长。

疏帘细雨清明近,梦破梨花月满床。

(0)

西皋得新茶以诗索和

带雨新抽粟粒芽,山人其梦有生涯。

细缄已入明廷贡,官焙还来太守家。

香惬社僧閒作倛,嫩便邻客老无牙。

何因日就林塘汲,醉看铜瓶滚雪花。

(0)

出清远峡野望

行尽峡中路,苍茫见远天。

平林明旭日,飞鸟出寒烟。

绿树江头驿,黄茅郭外田。

孤怀无限思,望断白云边。

(0)

春寒

春事今还滞,寒愁故故生。

风威披韭叶,雨色湛桐英。

门径苔侵石,河堤水没柽。

未捐乘胜屐,犹傍读书灯。

(0)

石鼎歌

老年落魄犹非昔,破帽遮头谁识得。

不知水郭与山村,杖藜到处寻陈迹。

清宁仙观柳溪阿,松扉昼掩萦藤萝。

玄圣之前石为鼎,藓痕云色何其多。

苍烟腾入苍虬口,神气冲天贯牛斗。

奕传巩固不知年,断送几人先白首。

叹余老眼空摩挲,晕碧重重奈尔何。

古往今来成一叹,不须见此复悲歌。

(0)

题蒋灏画翎毛

曾向山中倚玉阑,琼葩相映碧琅玕。

翠禽啼破香云梦,别有春风酿早寒。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