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峡中路,苍茫见远天。
平林明旭日,飞鸟出寒烟。
绿树江头驿,黄茅郭外田。
孤怀无限思,望断白云边。
行尽峡中路,苍茫见远天。
平林明旭日,飞鸟出寒烟。
绿树江头驿,黄茅郭外田。
孤怀无限思,望断白云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经清远峡后所见到的壮丽景色与内心的感受。首句“行尽峡中路,苍茫见远天”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诗人跋涉过狭窄险峻的峡谷,最终望向远方,感受到天地之辽阔的景象。接下来,“平林明旭日,飞鸟出寒烟”两句,通过明亮的日光与翱翔的飞鸟,以及从寒冷烟雾中显现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豁然开朗。
“绿树江头驿,黄茅郭外田”则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绿树掩映下的江边驿站与郊外的黄茅地与农田,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最后,“孤怀无限思,望断白云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虽然身处广阔的自然之中,但心中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似乎在寻找着某种精神上的寄托或答案,直到目光穿透白云,似乎在寻求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自我之间关系的独特感悟。
我笑共工缘底怒。
触断峨峨天一柱。
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
野烟荒草路。
先生柱杖来看汝。
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
时有牛羊磨角去。
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
结亭三四五。
曾相暖热携歌舞。
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轿儿排了,担儿装了,杜宇一声催起。
从今一步一回头,怎睚得、一千余里。
旧时行处,旧时歌处,空有燕泥香坠。
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
细听春山杜宇啼。
一声声是送行诗。
朝来白鸟背人飞。
对郑子真岩石卧,趁陶元亮菊花期。
而今堪诵北山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