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斜影傍墙东住。懒向淇园去。看伊也抱岁寒心。
瘦骨亭亭却奈雪霜侵。湘江神女怜清婉。
未忍啼痕染。绿珠娇小早宜时。
那得秋风红豆不相思。
疏斜影傍墙东住。懒向淇园去。看伊也抱岁寒心。
瘦骨亭亭却奈雪霜侵。湘江神女怜清婉。
未忍啼痕染。绿珠娇小早宜时。
那得秋风红豆不相思。
这首《虞美人·天竹》由清代诗人王策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竹这一植物的形象与情感。
“疏斜影傍墙东住”,开篇以“疏斜”形容天竹的姿态,仿佛它随意地倚靠在东墙边,不拘一格,自由生长。这种自然而不受约束的生长状态,赋予了天竹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和野性美。
“懒向淇园去”,这里以淇园作为对比,暗示天竹不同于传统园林中精心培育的植物,它更倾向于自然生长,不追求人工雕琢的美,展现出一种朴素而真实的自然之美。
“看伊也抱岁寒心,瘦骨亭亭却奈雪霜侵”,诗人通过对天竹的描述,赋予了它坚韧不拔的性格。即使在严寒中,天竹依然保持着其固有的形态,不畏雪霜的侵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
“湘江神女怜清婉,未忍啼痕染”,这里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湘江神女来赞美天竹的清丽婉约,表达了对天竹美丽姿态的欣赏和敬仰。同时,神女不忍让天竹受到伤害,进一步强调了天竹的珍贵与美好。
“绿珠娇小早宜时,那得秋风红豆不相思”,最后两句将天竹与绿珠(古代美女)相提并论,赞美其娇小可爱,同时也借秋风中的红豆表达了一种相思之情。红豆象征着爱情与思念,这里的比喻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使得天竹的形象更加生动和丰富。
整体而言,这首《虞美人·天竹》通过对天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生长的野性和生命力,还融入了对美的欣赏、对坚韧精神的赞美以及对情感的寄托,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