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张祐孤山寺诗》
《和张祐孤山寺诗》全文
宋 / 韩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岚光涌翠岑,寺影照波心。

风月明春晓,云霞起夕阴。

两山幽草合,中道绿杨深。

谁与寻诗句,空怀处士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孤山寺周围的自然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间的和谐与静谧。首联“岚光涌翠岑,寺影照波心”以“涌翠岑”和“照波心”生动地描绘了山色与水光的交融,仿佛山岚之光在翠绿的山峰间涌动,而寺院的影子则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中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颔联“风月明春晓,云霞起夕阴”进一步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景象的变化。春风拂面,月光洒落,清晨的景色明亮而清新;而当夜幕降临,云霞在夕阳的余晖中升起,色彩斑斓,展现出日落时分的壮丽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春晓与夕阴的不同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刻体会。

颈联“两山幽草合,中道绿杨深”则聚焦于山间的细节,描绘了两座山之间密布的幽草与深处的绿杨。这里的“合”字和“深”字不仅描绘了草木的茂盛,也暗示了山林的幽静与深远,给人一种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中的宁静与安详之感。

尾联“谁与寻诗句,空怀处士林”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景致的感慨与追寻。在这样的山水之间,似乎只有诗人自己能够感受到其中的诗意与韵味,而这种感受却难以与他人分享,只能在心中默默怀念,如同怀念古代隐居的高士一般。这一联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孤山寺周围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作者介绍
韩淲

韩淲
朝代:宋   字:仲止   号:涧泉   生辰:biāo)(1159—1224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猜你喜欢

题画

日暮风雨恶,咫尺不可去。

危桥下马过,犹胜无桥处。

(0)

赠毛渊之

寒风吹客衣,之子正东归。

云影连蓬岛,江光动少微。

天边栖凤沼,海上钓鱼矶。

折得梅花在,还将寄北扉。

(0)

释用思母八首再依前韵·其八

风尘北望思难宽,靡盬宁耽啜饮欢。

慈诲原为修业励,南熏堪作解忧弹。

奉公协望胜馨膳,怡志蠲奇过内丹。

寿□宏开逢道泰,百年佳气绕门阑。

(0)

自述·其四

驱车经北邙,悲歌泪如水。

君看冢累累,埋没蓬蒿里。

(0)

夜集大人宅偕中郎弟阅五弟时艺

良夜偕金友,高堂对玉觥。

元方今老大,第五渐时名。

蜡凤当年戏,雕虫此日声。

明经应似我,他事莫如兄。

(0)

题方医卷方歙人客高邮

儿童每见求甘草,道侣相逢话药方。

高邮城里寻常去,收得姜芽几许长。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