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力东南亦已微,频年榷采事仍非。
幸逢轸辖能流照,会见棠阴有所依。
翠羽肯疲重驿贡,珠光从傍故池辉。
膏苗转慰三农望,岭峤春深草木肥。
民力东南亦已微,频年榷采事仍非。
幸逢轸辖能流照,会见棠阴有所依。
翠羽肯疲重驿贡,珠光从傍故池辉。
膏苗转慰三农望,岭峤春深草木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韩上桂所作的《呈谢大方伯太蒙王公四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东南地区民力衰微,频繁的税收和采集活动加重了百姓负担的情景。然而,诗人表达了对有能力治理地方、带来福祉的官员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像棠树下的阴影一样为百姓提供庇护。
诗中提到翠羽和珠光,象征着珍贵的贡品,但诗人更关注的是如何减轻百姓的负担,让土地恢复生机,使农民在春天里得到慰藉。岭峤春深草木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寄寓了诗人对于官员能够改善民生、促进农业发展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蓉帐香消,桐阶叶乱,潺潺搅碎愁肠。
一缕凉飔,飕飕透入疏窗。
梅花逊我三分淡,亦难禁、如此昏黄。
最无聊、红烛凝辉,翠被增凉。
殷勤赢得如铅泪,怕它时泪尽,更没商量。
已是宵深,那堪不住浪浪。
尘飞玉镜霜飞鬓,尽消磨、几许韶光。
莫凭栏、草润平堤,水涨横塘。
憔悴荒村驿。对空庭、茅檐土壁,旅愁千叠。
倦倚单衾怀往事,心比乱丝还结。
恨迢迢、玉京遥隔。
羁此异乡如断梗,望白云、渺渺思亲切。
何日里,慰离别。飘零心绪同谁说。
算只有、孤灯素影,天边皓月。
弹指悲欢离舍事,又是几回圆缺。
这凄凉、似鹃啼血。
千古蛾眉磨折恨,待从头、细告蟾宫魄。
瑶阙远,楚天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