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丁端叔送牡丹以诗来用韵酬之·其二》
《丁端叔送牡丹以诗来用韵酬之·其二》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客来谈政已班班,况复书縢一再颁。

亦欲颉颃相上下,不容分寸得跻攀。

花犹河洛承平□,诗在黄陈辈行间。

簿领役人尘扑面,沃如云雾下茅菅。

(0)
翻译
客人来访谈论政务已经井然有序,更何况文书频繁颁发。
我们也想与他们抗衡,争取平等的地位,不允许有丝毫的差距。
如同盛开的花朵见证了河洛地区的和平岁月,我的诗作也在黄陈等人的行列中。
文书工作繁重,让人满面尘土,犹如云雾笼罩下的茅屋般沉重。
注释
客来:来访的客人。
政已班班:政务井然有序。
书縢:文书。
再颁:频繁颁发。
颉颃:抗衡,竞争。
相上下:争取平等地位。
不容:不允许。
分寸:丝毫差距。
花犹:如同花朵。
河洛:河洛地区(古代中国中原地区)。
承平:和平岁月。
辈行间:行列之中。
簿领:文书工作。
役人:忙碌的人。
尘扑面:满面尘土。
沃如:犹如。
茅菅:茅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的作品,题为《丁端叔送牡丹以诗来用韵酬之(其二)》。诗人通过对政事的谈论和书信的频繁交流,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和个人志向的追求。他自比为不甘于平凡,希望能与杰出人物相提并论,但同时也意识到现实中的局限,如同牡丹盛开在和平的河洛之地,自己在文坛上也处于黄陈等人的行列。

诗人感叹文书工作繁忙,犹如尘土扑面,但他仍然保持着高雅的情怀,将这种忙碌比喻为云雾笼罩下的茅屋,显得既有辛劳又有诗意。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动态的参与意识和个人文学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琐碎中的超然态度。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题黄仲文扇面小景·其二

纸扇相遗意未轻,好风还似故人情。

林中李白休相笑,拾得长江片月明。

(0)

谢云松寄惠青藤·其一

仙药驱风力最灵,九华山里老藤青。

三更花露调冰碗,一斗松醪倒石瓶。

博士传方消痼疾,衰容涉世保馀龄。

更烦大笔重题品,续入神农本草经。

(0)

题云松九江秀色图方壶画

渊明柳,太白松,九江千载生清风。

后来张籍学稽古,志操却与前贤同。

早年仕宦游闽中,白头不归乡井空。

长思故业劳梦寐,旧揽秀色积幽衷。

琵琶亭,香炉峰。

伤离恨别不足较,寻幽望远将谁从。

题书扱小宋,挥笔烦壶公。

青山白云负轻策,落霞秋水浮孤蓬。

昨日携图来叩户,品题愧我非才雄。

江山如此游不到,惆怅一生田舍翁。

(0)

画梅

玉龙寒嘶银粟下,山色昏冥如破瓦。

老枝枯蘖无眩容,暗里阳春生一罅。

东风团雪作好花,明月落在诗人家。

远移何必得健步,秃兔败茧能荣华。

花光补之俱寂寞,王冤后来观此作。

岁寒重约到狐山,共倚巢居旧时阁。

(0)

香奁八咏·其二香颊啼痕

伤心何事损铅华,玉露无声玉箸斜。

獭髓凝膏痛如意,胡沙吹面泣琵琶。

愁淹锦字和衣揾,怕界妚妆倩酒遮。

翻忆昨宵残烛暗,一帘春雨湿梨花。

(0)

渔村暮景图

鸦乱暮林近,鲈肥秋水深。

江南无限好,图画亦关心。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