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盘虎踞是钟山,鸣镝谁教入汉关。
岂为深宫歌玉树,遂令高庙失金环。
台城日落栖乌怨,淮水风高战马閒。
愁见卢龙秋草外,名王千里射雕还。
龙盘虎踞是钟山,鸣镝谁教入汉关。
岂为深宫歌玉树,遂令高庙失金环。
台城日落栖乌怨,淮水风高战马閒。
愁见卢龙秋草外,名王千里射雕还。
这首《白门秋望》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南京城(古称金陵或建康)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悲凉。首句“龙盘虎踞是钟山”,以“龙盘虎踞”形容钟山的险峻形势,暗含着对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雄伟气势的赞美。接着,“鸣镝谁教入汉关”一句,借指战争的爆发,暗示了历史上的烽火连天,国破家亡的悲剧。
“岂为深宫歌玉树,遂令高庙失金环”两句,通过对比深宫中的歌舞升平与高庙的庄严,表达了对和平与战争之间巨大反差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统治者沉迷享乐、忽视国家安危的批评。
“台城日落栖乌怨,淮水风高战马闲”描绘了一幅日暮时分,乌鸦在台城上空哀鸣,淮水边战马似乎也暂时歇息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历史感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战争后的宁静与凄凉。
最后,“愁见卢龙秋草外,名王千里射雕还”则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卢龙之外的秋草,象征着远方的边疆,而“名王千里射雕还”则可能寓指边疆的战事,或是对远方英雄的怀念。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国家兴衰以及个人命运的感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深度。
君不见白居易,五十八岁方得嗣。
当时立名曰阿崔,香绷绣襦胎发腻。
又不见元微之,五十八岁方生儿。
当时立名曰道保,可望成家得力时。
西邻有亲曰彦泽,天与明珠堪爱惜。
今年年方四十三,甲庚少似唐元白。
葛仙溪前燕子楼,燕子未老人风流。
一年一度作汤饼,但愿年年逢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