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郑雅慕道,柳孙迥绝尘。
轩轩霞举徒,岂必非我伦。
即欲乘枯槎,驾言浮海滨。
犹恐耦耕者,笑我曾知津。
以此隐市廛,含弘且游神。
良时复有酒,肴核亦杂陈。
痛饮信何妨,谁能礼束身。
幕天席地间,放浪全吾真。
神仙无大药,世界如宿宾。
散发聊优游,安用恒戚辛。
平生喜山公,今知非达人。
自见慕章甫,强我希垂绅。
严郑雅慕道,柳孙迥绝尘。
轩轩霞举徒,岂必非我伦。
即欲乘枯槎,驾言浮海滨。
犹恐耦耕者,笑我曾知津。
以此隐市廛,含弘且游神。
良时复有酒,肴核亦杂陈。
痛饮信何妨,谁能礼束身。
幕天席地间,放浪全吾真。
神仙无大药,世界如宿宾。
散发聊优游,安用恒戚辛。
平生喜山公,今知非达人。
自见慕章甫,强我希垂绅。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中的第七首,模仿了嵇康的风格。诗中充满了对自由、超脱世俗束缚的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首句“严郑雅慕道,柳孙迥绝尘”表达了诗人对高尚道德和卓越品质的仰慕,如同严郑和柳孙一样,远离尘嚣,追求精神的高洁。接着,“轩轩霞举徒,岂必非我伦”则表明诗人认为自己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逊色于古人。
“即欲乘枯槎,驾言浮海滨”描绘了诗人想要乘着枯木做的小船,漂泊在海边的想象,象征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而“犹恐耦耕者,笑我曾知津”则流露出诗人对被世人误解的担忧,担心像耦耕者那样的人会嘲笑他追求未知的勇气。
“以此隐市廛,含弘且游神”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市井中隐居,以宽广的胸怀游离于世俗之外,追求心灵的自由。接下来的“良时复有酒,肴核亦杂陈”描述了诗人与朋友欢聚畅饮的情景,体现了他对生活乐趣的享受。
“痛饮信何妨,谁能礼束身”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认为适度的饮酒并无不可,谁又能约束自己的心灵呢?“幕天席地间,放浪全吾真”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自在地生活,展现真实的自我。
“神仙无大药,世界如宿宾”暗示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可能只是幻想,世界如同过客,重要的是把握当下,活出真我。“散发聊优游,安用恒戚辛”则表达了诗人愿意以散漫的姿态悠游于世,不必为世俗的烦恼所困扰。
最后,“平生喜山公,今知非达人”提到诗人曾经欣赏山公(指东晋名士王羲之)的生活态度,但现在认识到那并非真正的通达。而“自见慕章甫,强我希垂绅”则表达了诗人意识到自己追求的外在形式(如穿着章甫,垂绅)并不能真正代表内心的自由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乾隆皇帝对自由、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真实与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儒家道德的反思。
一钩新月射房栊,拂拂春风入幕中。
啼鸟数声醒枕梦,杜鹃花发半窗红。
有美平原俊,偶过平原里。
岿然六尺挺须眉,腰下黄金纹蚀紫。
音操白雪和者稀,大雅真能推七子。
与君把臂自秦楼,紫蟹黄柑好拍浮。
举杯长啸邀明月,恨不相逢共白头。
相逢一日足千古,烈士肝肠为君吐。
霜锷芙蓉匣底寒,空宵击筑赋鹦鹉。
秋风萧瑟蒯缑湿,江水迢迢岐路泣。
送君南浦折柳条,年年折柳长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