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放言·其十四短剑》
《放言·其十四短剑》全文
明 / 谢元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短剑光于银,照吾面上尘。

偻松何字怪,偃柳亦名人。

石骨秋前瘦,沙痕雪后新。

丹丘多鬼血,逋子未知津。

(0)
鉴赏

这首诗以短剑为题,通过剑的光芒与人的面尘形成对比,引发对人生境遇的深思。诗人以剑喻人,剑的锋利与人的命运形成鲜明对照,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不可预测性。

“短剑光于银,照吾面上尘。”开篇即以剑的光芒映射出人物的面容,剑的锐利与人的平凡形成对比,引人深思。剑的光芒如同审视的目光,照亮了人物内心的尘埃,寓意着自我反省与认知的重要性。

“偻松何字怪,偃柳亦名人。”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自然界的树木,通过“偻松”和“偃柳”的形象,隐喻人生的不平与命运的多舛。即使是最不起眼的树木,也有其独特的名字,象征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不应因外界的评价而自我否定。

“石骨秋前瘦,沙痕雪后新。”这两句进一步描绘自然景象,通过秋天前石头的瘦削与雪后沙痕的新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更迭。石头在秋风中显得更加瘦削,但依然坚韧;沙痕在雪后重新显现,展现出新的生命力。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提醒人们即使面对困难与挑战,也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迎接生命中的每一次新生。

“丹丘多鬼血,逋子未知津。”最后两句以神秘的丹丘和不知归途的逋子为意象,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丹丘传说中有鬼神之血,逋子则是在寻找归途的过程中迷失方向。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界的想象,也是对人类内心深处对未知世界探索欲望的象征。它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未知,不断探索,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象征,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我认知、命运与探索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谢元汴
朝代:明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猜你喜欢

次韵德裕纪梦·其一

十年黄鹄山南寺,汲水煎茶识大苏。

忽作辽天惊鹤去,同堂谁念老申徒。

(0)

闻辛幼安移漕京西

孤鸿茫茫暮天阔,问君章贡何时发。

去年不得一字书,今日又看千里月。

向来人物推此邦,至人不死惟老庞。

请君剩酿蒲萄酒,为君酹渠须百缸。

(0)

答陈涣见赠

好学有如此,肯来从我游。

閒名知未谢,老面不胜羞。

政复勤三上,行当让一头。

寒鱼在沮洳,纵有不须求。

(0)

寄赵从之

皖公城外佳山水,经岁登临亦快哉。

未省曾逢玉蟾否,已应亲吊石牛来。

洗空俗垢吾方羡,收尽诗材子始回。

紫笋旧芽应好在,午窗春鼾正如雷。

(0)

日者吴九万精三命又精于相三命则吾不知骨相不媚则吾自知之

官槐广文舍,愧子独来频。

老境宁高位,衰年只病身。

平生长孺戆,半世子云贫。

照影吾犹笑,如渠岂贵人。

(0)

金山海书记寄七骑

两骑并驱争欲前,两骑舍矢俱应弦。

一骑挥挝一负箭,一骑力挽弓初圆。

寒风潇潇沙漠漠,封豨可擒熊可搏。

汉家飞将未出关,政使渠侬专此乐。

君不见往年胡瑰写此图,宛陵诗翁最爱渠。

戏将醉墨作长句,岁月政当嘉祐初。

故家文物今星散,老笔凭谁辩真赝。

胡儿走马大梁城,对君此画空三叹。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