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遗钩绦翻种祸,他人献盏识忠臣。
腹心奚待案无验,贝锦由来咏寺人。
解遗钩绦翻种祸,他人献盏识忠臣。
腹心奚待案无验,贝锦由来咏寺人。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的《咏宋时白玉桃杯三首》中的第二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首句“解遗钩绦翻种祸”,以“解遗钩绦”比喻历史上的某些事件或决策,看似无意,却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或灾祸,暗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接下来,“他人献盏识忠臣”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忠诚与背叛之间的微妙界限,以及识别真正忠诚之人的困难。这里“献盏”可能暗指献礼或献策,而“忠臣”则是对那些在关键时刻保持正直、为国家或君主利益着想的人的赞美。
“腹心奚待案无验”,进一步探讨了忠诚与信任的关系。腹心,即心腹,指的是最亲近、最信任的人。这句话表达了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背叛之心,因此信任不能仅凭表面的证据或行为来判断。这反映了诗人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认识。
最后,“贝锦由来咏寺人”引用了古代典故,贝锦是一种织物,常用来比喻谗言或诽谤。寺人,古代宫中服役的宦官,常被用来传递消息或执行命令。这句话通过典故,暗示了历史上宦官或小人往往利用权力进行谗言或陷害,而这种行为往往难以被证实,因此需要警惕和审慎处理。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隐喻,展现了诗人对权力、忠诚、信任和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思考。
南充有狂女,何以号仙君。
不食喧愚嗜,忘言耸世欣。
我常饥亦健,公更默能文。
鹤驾如相招,应须即日勤。
盗贼羌胡逐队行,几家避难到荒城。
也知明日当长至,便望今年可太平。
京国笙歌无寂寞,将军旗鼓耐纵横。
钝庵居士全非钝,先我驱车百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