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祝英台近·其二和辛稼轩“宝钗分”韵》
《祝英台近·其二和辛稼轩“宝钗分”韵》全文
宋 / 吴潜   形式: 词  词牌: 祝英台近

雾霏霏,云漠漠,新绿涨幽浦。

梦里家山,春透一犁雨。

伤心塞雁回来,问人归未,怎知道、蜗名留住。

镜中觑。近年短发难簪,丝丝不禁数。

蕙帐尘侵,凄切共谁语。

被他轻暖轻寒,将人憔悴,正闷里、梅花残去。

(0)
翻译
雾气弥漫,云层浓厚,新生的绿色在幽静的水边蔓延。
梦境中的故乡山川,春意透过细雨滋润着田野。
失意的塞外大雁归来,询问我是否回家,却不知我已被琐事牵绊。
照镜子看,近年来头发稀疏难以插簪,根根都显得脆弱无力。
蕙草帐内积满灰尘,凄凉无人诉说。
被那忽冷忽热的天气折磨,使我面容憔悴,正当心烦意乱时,梅花已凋零殆尽。
注释
霏霏:形容雾气浓密。
漠漠:形容云层浓厚。
幽浦:幽静的水边。
一犁雨:春雨如犁般滋润土地。
蜗名:比喻琐碎的事务,如同蜗牛爬行般缓慢。
短发难簪:头发稀疏无法插簪。
丝丝:指一根根头发。
蕙帐:用蕙草编织的帐幕。
轻暖轻寒:形容气温变化无常。
梅花残去:梅花凋谢,象征冬去春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潜的作品,名为《祝英台近(其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开篇“雾霏霏,云漠漠,新绿涨幽浦。”此处营造了一种朦胧、静谧的氛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孤寂。

“梦里家山,春透一犁雨。”诗人在梦中回到家乡,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湿润,这里的“犁”字用得恰到好处,既形容了春雨的细腻,又暗示了一种深远的情愫。

“伤心塞雁回来,问人归未,怎知道、蜗名留住。”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不舍,连那飞行在边塞的雁鸟也引起了他的关注,他在询问它们是否已归,而自己却不得其门而入,这种无奈和渴望之情溢于言表。

“镜中觑。”诗人通过对镜中自己的审视,流露出一种对于时光易逝、青春难再的感慨。

“近年短发难簪,丝丝不禁数。”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鬓发日渐稀疏,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束起,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身衰老的无奈感受。

“蕙帐尘侵,凄切共谁语。”在这里,诗人描绘了室内幽静而又略带尘埃的环境,并表达了一种孤独与凄凉,没有人可以分享他的忧愁和情感。

“被他轻暖轻寒, 将人憔悴,正闷里、梅花残去。”诗末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仿佛能感受到那微妙的温度变化,这种细腻的情绪让人感到不安和忧郁。同时,梅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的东西总有逝去的一天,这增添了一份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感慨。语言细腻,意境幽深,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吴潜
朝代:元

猜你喜欢

逍遥吟·其四

何事感人深,求之无处寻。

两仪长在手,万化不关心。

石里时藏玉,砂中屡得金。

分明难理会,须索入沉吟。

(0)

奉和十月二十四日初见雪呈相国元老

壬子初逢雪,未多仍却晴。

人间都变白,林下不胜清。

寒士痛遭恐,穷民恶着惊。

杯觞限新法,何故便能倾。

(0)

秋日饮郑州宋园示管城簿周正叔

二都相去四百里,中有名园属宋家。

古木参天罗剑戟,长藤垂地走龙蛇。

我来游日逢秋杪,君为开筵对晚花。

饮散竹轩微雨后,凌晨归路起栖鸦。

(0)

伤二舍弟无疾而化·其二

肠断东篱何所寻,东篱从此事沉沉。

差肩行处皆成往,吊影伤时无似今。

清泪已乾情莫极,黄泉未到恨非深。

不知何日能销尽,三十二年雍睦心。

(0)

答人吟

筋骸得似当年否,气血能如旧日无。

却喜一般增长处,樽前谈笑有工夫。

(0)

商山旅中作

残火昏灯夜正沉,默思前事拥寒衾。

霜天皎月虽千里,不抵伤时一寸心。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