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木必培根,清流必澄源。
根源得其理,流末乃可言。
圣贤本始务,条达盖自然。
时俗枝委求,持操空尔烦。
存存此成性,道义斯其门。
种木必培根,清流必澄源。
根源得其理,流末乃可言。
圣贤本始务,条达盖自然。
时俗枝委求,持操空尔烦。
存存此成性,道义斯其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沈的《古意二首(其二)》。诗中以种树为喻,强调事物的根本与源头的重要性。"种木必培根,清流必澄源",意思是说种植树木必须稳固根基,清澈的流水源于源头的清洁。接着,诗人指出只有找到事物的根本原理,后续的发展和影响才能说得通。"根源得其理,流末乃可言",表达了这个观点。
诗人进一步将这一道理引申到圣贤的教诲和道德修养上,认为圣贤的初衷和行为准则,如同树木的生长规律一样,自然流畅,无需过多的外在约束。然而,世俗之人往往只关注表面的枝节,忽视了根本的道德操守,这只会徒增烦恼,无法真正实现内心的修养。最后,诗人强调保持本性,遵循道义,才是进入智慧之门的关键。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劝诫人们要注重内在的修养,把握事物的根本,而非仅追求表面的繁复。
肠腹元无一字书,杯羹那敢嗜甘腴。
厨人不用催烟火,已学罗池放鹧鸪。
驾玉龙。设初虞祭终。前旌举,天回洛水,路转崧峰。
瞻寥廓,烟霏冲融。窅无踪。震地鼓吹悲雄。
谁何羽卫重。拂云旗帜眩青红。来渐东。
清尘洒道,修职百神恭。回首苍茫,雾雨吹风。
掩泉宫。□□□□□□□□□寰畿入,山川改容。
鼓钟临近次,千官望拜,涕泪衡从。
人如堵,晨光葱茏。阙穹隆。驰道禁水相通。
当年游幸空。皇仪事毕泣重瞳。哀未穷。
巍巍馀烈,辉映简编中。亿万斯年,覆载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