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花雾晓氤氲,春入西湖两岸深。
冶叶倡条他自媚,朽株枯木我何心。
鞦韆索转朱楼角,博塞声喧碧柳阴。
年少故人方感慨,未应从俗强浮沉。
水边花雾晓氤氲,春入西湖两岸深。
冶叶倡条他自媚,朽株枯木我何心。
鞦韆索转朱楼角,博塞声喧碧柳阴。
年少故人方感慨,未应从俗强浮沉。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诗人泛舟西湖之上,所见之景与内心情感的交融。首句“水边花雾晓氤氲”以轻柔的笔触勾勒出清晨湖畔花雾缭绕的朦胧美,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春入西湖两岸深”一句,点明季节与地点,春意盎然,西湖两岸生机勃勃,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美丽。
“冶叶倡条他自媚,朽株枯木我何心”两句对比鲜明,前句赞美自然界的美好,后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冶叶倡条”(繁茂的枝叶)视为自然界的佳丽,而“朽株枯木”则是诗人自喻,暗示了他对自我价值的审视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鞦韆索转朱楼角,博塞声喧碧柳阴”描绘了湖上活动的热闹场景,鞦韆(秋千)在朱红的楼角轻轻摇摆,孩子们的欢笑声在碧绿的柳荫下回荡,与前文的宁静形成对比,增添了生活气息和趣味性。
最后,“年少故人方感慨,未应从俗强浮沉”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感慨时的态度,即使身处纷扰之中,也不愿随波逐流,而是保持独立思考和真挚情感,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个人价值的独到见解,既有审美情趣,又富含哲理思考。
午日晴明轩眼力,烟浮波面融融碧。
隔溪谁家鸡一声,人在丛篁更深寂。
纤鳞弄暖吹波微,饥雁为作低回飞。
渔翁可是生涯阔,放漾终日忘尘机。
心旌忽为家山起,遥忆潇湘鲙鲈尾。
谁能一席助清风,归去蒸江弄蒸水。
今日何日春气柔,东城骑马花绸缪。
为君停马一呼酒,花前倒披紫绮裘。
玉脂汎滥鱼鸟饫,歌舞倦矣蛾眉愁。
千金万寿好宾主,今我不乐岁如流。
岂比世上狂驰子,一语不合行掉头。
呜呼天伦古所定,非有大故宁相尤。
霜耕冰在趾,雨种泥没膝。
旱魃忽为虐,耕种谩劳力。
去年幸一稔,今岁免艰食。
细听老农语,令我三叹息。
但愿从此去,龙骨长挂壁。
大田多黍稌,高廪若山积。
或云谷大丰,则恐钱转啬。
夏租星火急,处此未有策。
细民一钱税,往往亦追索。
谷贱反伤农,此语传自昔。
语客且勿忧,新丝尚堪质。
贝叶神怡处,南柯梦觉时。
月评依旧好,露挽不堪悲。
分米谁怀惠,兼金肯拾遗。
绀莲华发后,见佛想舒眉。
衔命宫陵偶一回,山阴道上得徘徊。
溟鹏好在思抟击,乘雁何尝计去来。
万壑千岩况秋色,明珠白璧更尘埃。
相逢未稳还为别,一段诗愁费剪裁。